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游北京颐和园之感想

(2016-07-02 17:23:55)
标签:

十七孔桥

文昌阁

乐寿堂

长廊

石舫

分类: 乐在中国

                        http://s3/bmiddle/001pZa0Gzy72WtzD36a62&690

        时隔20年重游颐和园不禁有些激动,这天天气晴朗,蓝天、白云和微风吹拂,阳光将所有的光芒,一丝不落地透过大气层撒向首都。我们是从翠湖公园码头乘坐游艇,沿着护城河,前往颐和园南门的,沿岸的建筑、景致令人赏心悦目。
                      http://s9/bmiddle/001pZa0Gzy72Wu9YLyw88&690
                                                            北京护城河上的游船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占地约2.97平方公里,与圆明园毗邻,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http://s9/bmiddle/001pZa0Gzy72WsqBcne48&690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动用448万两百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 “世界第一廊”,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艺术价值以及众多游赏建筑。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http://s11/bmiddle/001pZa0Gzy72Wsj5J6q4a&690
         咸丰10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14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之地。光绪24年(1898年)4月28日(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仁寿殿召见康有为,命康在总署章京上行走,并许其专折奏事。自4月23日宣布变法后,光绪帝曾连赴颐和园12次,召见维新派人士,筹划变法事宜。八月初四日(9月19 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两天后,她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杀害维新派人士,戊戌变法失败。在变法期间(6月至9月间),慈禧一直住在颐和园。颐和园成为守旧派反对变法、准备政变的中枢。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
        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政区,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

                        http://s9/bmiddle/001pZa0Gzy72WtP5xXOe8&690
          光绪26年(1900年)7月21日(8月15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经颐和园出逃。7月25日(8月19日),俄国军队首先侵占颐和园。以后,日、英、意军又相继占据。颐和园在被占期间,所存珍宝被侵略者抢掠一空,不少建筑再遭焚毁。
          站在昆明湖的东岸极目远望,俨然就是西湖的苏堤,我们漫步在湖边柳荫下,欣赏着明媚阳光下的湖光山色,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阳光照在波光细细的湖面上,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又像被揉皱了的绿缎。峰峦垂悬于清澈透明的碧水中,岩影波光,交相辉映。它在微风的吹动下,像个苗条的仙女舒展着柔软的腰肢,拂动着细长的手臂,翩翩起舞。湖面上不时有游船荡来往去,人们赏景观湖,不亦乐乎,似乎并不在意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或其历史印迹。
        我们沿着湖边朝北走不多远,便看到了昆明湖上著名的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位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造型优美的十七孔桥,横越在昆明湖上,点缀了千亩碧波,令欣赏美景的后人们无不惊叹能工巧匠的神来之笔。

                          http://s7/bmiddle/001pZa0Gzy72WvbqJNk26&690
           站在湖边,遥望桥的另一端所在的景观,很像踏桥而过游览一番,但列日炎炎的吓怯了我,只好径直往北,很快便走到了文昌阁。

【文昌阁】
         颐和园内六座城关(紫气东来城关、宿云檐城关、寅辉城关、通云城关、千峰彩翠城关、文昌阁城关)建筑中最大的一座,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现存城楼为光绪时(1875-1908)重建。主阁两层,内供铜铸文昌帝君像和仙童、旁有铜骡一个,体态自然,传说是帝君的乘骑。文昌阁与昆明湖西供武圣的宿云檐象征“文武辅弼”。

                         http://s5/bmiddle/001pZa0Gzy72WtoBBQg74&690

【玉澜堂】
          环境幽雅的四合院玉澜堂中的“玉澜”二字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的诗句“芳兰振蕙叶,玉泉涌微澜”,意为湖水清澈,波光粼粼,这里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时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玉澜堂前有两块大石头左右而立,名曰“母子石”,象征慈禧太后对光绪帝的责骂和控制。

                         http://s9/bmiddle/001pZa0Gzy72WtqNLVm98&690
        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前面的房子叫玉澜门,面阔三间,两旁接游廊。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我从正殿的窗户望进去,看到了皇帝宝座、御案、屏风、香几、掌扇及龙床等,据说是按照当年原状展出。想一想,光绪这个傀儡皇帝,因戊戌变法失败,被慈禧太后囚禁于此长达十年,每日如坐井观天,孤独寂寥,好不凄凉!

                         http://s4/bmiddle/001pZa0Gzy72Wvg9ngfa3&690

【乐寿堂】
         乐寿堂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被毁,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重建。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院内花卉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
     “乐寿堂”前,两边各排列着铜制的“梅花鹿”,“仙鹤”和“玉壶春瓶”。这叫“六合太平”,鹿的谐音是六,鹤的谐音是合,瓶子自然是太平了。因门前有围栏挡着,我们无法直接看到里面的陈设,,但想象一下便不得而知。据说,乐寿堂是中国首个安装电灯的地方,那么慈禧便是第一个享用电灯的人了。

http://s14/mw690/001pZa0Gzy72WsKDI0l6d&690

       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德和园及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院内花卉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现在邀月门前一株玉兰是乾隆从南方移植来的。乐寿堂总体建筑结构是前后两进,东西都有跨院的大型四合院。

         院中有一块有名的“青芝岫”又叫“败家石”,据说是乾隆的钟爱之物,这背后还有段有趣的故事。明朝有一位喜欢搜集怪石的官员米万钟,却因这块石头巨大,动用大批人力搬动而败了家。转眼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发现了这块巨石,想在母亲60大寿之际作为礼物献给母亲,岂知石头太大,只好破门而入,弄的乾隆的母亲很不高兴,让乾隆给扔掉。好在大臣刘庸会意,便说此石酷似灵芝、元宝,明代的米万钟因不配拥有此石,致使败家。如今此石已到园中,说明它确实是为太后而来。乾隆也在一旁随声附和,亲自为它起名“青芝岫”,并写了几首御制诗来为它正名,至今隐约可见。
       从乐寿堂的西跨院走出,便能看到通向长廊的邀月门,取自李白诗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穿过此门,一条长廊就从我们眼前伸向远方。

                        http://s5/bmiddle/001pZa0Gzy72Wvlv2tu24&690

【长廊】
        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蜿蜒绵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长廊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我们饶有兴趣的边走边看着每根枋梁上的彩绘,心中有所感慨,虽然有一些彩绘经岁月的侵蚀已变得模糊,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被智慧的画师们浓缩在这长长的廊子上。


       沿着“长廊”一路走来,左边是一望无际,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右边是树木掩映,神秘莫测的万寿山。这时我才体会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乐山者静,乐水者动”的含义了!

                        http://s6/bmiddle/001pZa0Gzy72WtvuBEx45&690
         长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我们随着人群慢慢移动,在排云门停了下来。这是万寿山前山中央建筑群主轴线的起点。万寿山前山中部,从云辉玉宇牌楼起,经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和智慧海,逐次高升,成为颐和园中最为壮观的主体建筑。我站在排云门内,向山顶远望,但见满山的绿色波涛之中,金碧辉煌的楼台殿阁彰显着无与伦比的皇家气象。因为天热人又多,我就放弃了攀登参观的想法。

http://s9/mw690/001pZa0Gzy72WwtKYo8a8&690

【佛香阁与智慧海】
         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
         智慧海是万寿山顶最高处一座宗教建筑,是一座完全由砖石砌成的无梁佛殿,由拱券结构组成。建筑外层全部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智慧海”一词为佛教用语,本意是赞扬佛的智慧如海,佛法无边。该建筑虽极像木结构,但实际上没有一根木料,全部用石砖发券砌成的,没有枋檩承重,所以称为“无梁殿”。又因殿内供奉了无量寿佛,所以也称它为“无量殿”。

                       http://s9/bmiddle/001pZa0Gzy72WsSUCGQ98&690

     离开了排云门,往西走不远便看到了一条大石船:
                        http://s15/bmiddle/001pZa0Gzy72WsW6Umaae&690

【清晏舫】
         清晏舫,又称石舫,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它的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石舫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个龙头口排入湖中,设计十分巧妙。

                       http://s6/bmiddle/001pZa0Gzy72WsUUPAN75&690
        游玩到这里,我们都感到有些疲惫了,便决定沿小路上山从北宫门离开,原以为山路崎岖,实际上缓坡易行,在浓荫下慢慢而行,倒觉得凉爽许多,很快便到了北宫门,看到了后湖边上的苏州街。

【苏州街】
        苏州街是后湖两岸仿江南水乡——苏州而建的买卖街。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银首饰楼等。据说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皇帝游幸时开始“营业”。后湖岸边的数十处店铺1860年被列强焚毁,1986年重建,但现在看来,游人不多,买卖自然也不会兴旺。

                       http://s5/bmiddle/001pZa0Gzy72Wt2HF7604&690
注:
三山五园:万寿山、香山、玉泉山;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圆明园、颐和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