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经聆听在杭大|听张毕来讲红楼梦

(2022-03-26 23:10:16)
标签:

杭州大学

杭大人

李剑亮

张毕来

分类: 杭大人月刊

曾经聆听在杭大|听张毕来讲红楼梦

--杭州大学中文系80级 李剑亮

 

在杭大读书期间聆听的讲座中,有一场比较特殊。时间是1982年春天。

一是主讲人张毕来先生的身份比较特殊。他既是一位学者,时任《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以及《红楼梦学刊》的编委;也是一位领导干部,时任民盟中央宣传部部长等职。

二是本次讲座的地点比较特殊,不在校内,而是在当年的省人民大会堂。从学校到省人民大会堂,我们先要从松木场乘坐6路公交车到湖滨,再步行至开元路以北、将军路以南的人民大会堂。临行前,负责组织工作的老师提醒我们,建筑物门额上有人民大会堂几个字很醒目,很好找。

进入会场,发现场内的听众除了我们杭大中文系的师生外,还有社会各界人士。现在回想起来,当初在杭大读中文系,能被上级机关部门惦记并受邀参加这样的学术讲座,用现在的话来说,还是蛮有存在感的。

张毕来先生那次讲座的题目是《漫说红楼》。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向我们介绍说,这个话题是他当时研究《红楼梦》的成果之一。他的同名著作前不久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并向我们展示了他的这本著作,我们在台下虽看不太清书的面貌,但还是觉得很厉害。因为那时我们自己的老师也很少有出版著作的。

其次,具体报告他的研究方法与研究重点。张毕来先生对《红楼梦》的研究,采用的是当时普遍流行的阶级斗争分析法,比如,把贾府中的人物关系解读为不同的阶级关系,包括贾宝玉和他父亲之间的关系也作如此分析。这种带有浓烈时代色彩的研究方法,当时比较普遍,大家也都听得津津有味。

最后,张毕来先生介绍了他担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所作的工作。他说,他曾与作家茅盾一起参加一次研讨会。会上,茅盾建议,大陆应该与台湾学者进行学术交流。而与台湾进行学术交流,最好以《红楼梦》研究为抓手。为此,张毕来先生以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的身份,在主持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和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会时,发表了一篇《致台湾红学界同仁书》,倡议两岸学者加强交流、进行合作。随后,《红楼梦学刊》也开始刊载包括台湾学者在内的境内外学者研究《红楼梦》的动态和论著。

那次张毕来先生来杭州,应该是参加公务活动,讲座可能是主要活动外的一项加试题。讲座的主持人也是省级机关的一位领导。印象中,主持人更多的是介绍张毕来先生数十年的革命经历。其中有一段革命经历便是在我们浙江金华等地从事地下党活动。他的学术经历也因他的革命经历相结合。1936年,张毕来考入浙江大学文理学院教育系。19374月,他主动终止学业,投身抗日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在国家机关和文教部门任职。

时过境迁,现在回顾张毕来先生当年研究《红楼梦》的成果,显然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学界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即便在当时,我们的同学也常常以自己的任课老师蔡义江教授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一书为例,认为学术研究当以文本解读为先,如此才能更加凸显研究的学术价值。

但有一点还是让同学们很是敬佩,敬佩他的学术胆识。在1980年代两岸学术交流处于乍暖还寒的时候,他以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的身份,发表了《致台湾红学界同仁书》,积极推动两岸学者共同开展学术研究,其贡献已超越一般学者的学术活动。我本人也受此启发,曾两次飞跃海峡,与台湾学者一起研讨中国古典文学,也曾邀请台湾学者切磋学术于西溪之西的小和山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