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认为85式要求实脚转体,88式是虚脚转体,这是88式太极拳与传统85式太极拳练法上最根本的区别。另外还有在转体是有无撇脚后坐也是其最明显的区别。
我学习太极拳最先是从简化二十四式和四十八式开始的,在学会这两套太极拳后,我就再想在88式和85式选择一套来学习,我想选择88式,是因它与我前面学的联系紧密。但后来我在深入细致地研究88式和传统85式后,认识到传统85式太极拳是杨澄甫先师的定型拳架,是传统杨式太极拳的代表拳架,也是杨氏几代人研习的结晶。它和88式太极拳在每个动作的细节上都有一些区别。我这里仅举一例说明,即在下势(仆步)转接独立步时这两者的异同。
88式太极拳中下势转独立步根据李德印大师的讲解,仆步转接独立步,要注意两只脚的辗转,仆步转弓步的时候,随着重心的前移,前脚的脚尖外撇,后脚的脚尖内扣,然后再提(后)腿独立。他强调后脚在提起时要先内扣再提起独立,这样可以轻松一些。
而85式太极拳根据傅清泉的讲解,下势仆步接金鸡独立时,左(前)脚先外摆,却外撇,同时左手上右手下,转腰提起后腿,曾左金鸡独立。他强调,靠腰胯的力量直接把右腿抬起,而不是先内扣左脚。
他还说,有的拳友在从下势上来接金鸡独立的时候,左(前)脚不外摆,不外摆这个腰胯就松不了,就没有一个惯性把动作带出去。有的拳友当左脚外摆时,右(后)脚就内扣了,如果右脚一内扣,这个胯就正了,接下来提腿独立时就没有了腰的作用了,等于就是手和腿的动作。这个动作需要用到腰,用腰胯把后面的腿带起来。
我想八十五式这一细小的动作,正是符合太极拳拳经拳谱中所云:“腰为主宰”、
“主宰于腰”、“中盘(腰),系力源所在,四肢拳脚皆由这里带动。”澄甫十要中也说“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所以,太极前辈们指出:“命意源头在腰际(脊)”,“刻刻留心在腰间(脊)”。
以上是本人学习太极拳的一点认识,有不到之处,望拳友们批评指正,欢迎交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