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捐款补课被自愿,彰显应试教育阴魂不散!

(2010-01-25 20:53:04)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时评
    本报讯(记者翁淑贤摄影邵权达)“从去年7月20日开始,我们每个星期只有周六下午半天假,其他时间都要上课,都快累成"木头人"了。”昨晚6时30分,在增城新塘中学附近,该校十来名高三学生围着记者诉起苦来。

  虽然教育部门一再严令学校不许收费并留学生补课,但据称大半年来,该校一直让他们这些高三生“自愿”补课。去年暑假前半段,他们只休了9天,至今连周末都没放过完整的一天假,每天包早读要上十三、四节课;而且,学校还让他们每人至少“自愿捐赠”1610元,“作为老师的辛苦费”。昨晚截稿前,记者仍未能联系上校方负责人,未能得到相关回应。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天地,然而,长期以来的大搞应试,使得教育在狭隘的试卷天地内远离培养人的道路越来越远,越来越狭隘的还有教育行政领导的教育思想认识。何以在教育部门已在三令五申严厉禁止的条件下学校仍敢于顶风而上呢?不能不说,归咎于应试教育的阴魂不散。


  严令,固然可以对行为产生一定的束缚性,可是,思想认识上的愚昧呢?是法律能束缚住的吗?考试,远离了育人的目的,反而成为捆绑教师、家长思想认识的枷锁,而分数,也几乎仍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对于此种糊涂认识,不能不让我们扼腕叹息!


  我想,要想彻底清除应试留下的阴影,仅简单的法律禁止是远远不足的。必须加强基层领导的思想认识培养,或者干脆打破传统“戒律”,大胆选拔任用一些有着自己独特个性和思想的青年领导,彻底把应试这块有臭又硬的石头从我们的脚下搬开。育人不是考试,分数只能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看看那些辛苦的学子们,每年所学的知识考试完后能够在思想中留下多少有用的东西呢?如此死板而僵化的苛求考试成绩,除了把学生累成“木头人”、让老师身心劳累,意义真的像想象的选拔人才那样不可侵犯吗?个人认为,应试教育大行其道不是明智之举。


  必须让我们不断拓宽育人空间,放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天地,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并通过活动来衡量、考核学生的素质。比如:作文、饲养、观察实践等等。


  也许,那样会让教育暂时流于无意识化,出现一定混乱,且看起来不像传统的考试那样简单、可操作。可是,如果让我们慢慢儿探索、细心寻求,相信,会取得比时下这样用考试把学生、教师的思想紧紧束缚住更理想育人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