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才能得诺奖?
(2009-10-06 19:41: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时评 |
要讨论这个问题,很有必要让我们宪思考一下:我们距离诺奖还有多远?
其一,我们是否具有高度开放的思想?
大唐盛世的繁荣,既有外交上思想积极的成分,也与思想上的开放有关。在别的封建时代,有谁敢向李白那样豪迈、洒脱而不拘一格吗?
有人认为,那是封建文化的产儿,我却觉得更多成分是他对封建思想的背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放在别的任何一个时代,这是一句多么大逆不道、而又伤人自尊的话语——尤其对于权威思想很浓的封建统治者们!很明显,这个人跟金庸大侠笔下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一样个性太过鲜明!这样的人,在思想开放的时代可以扬名,如果换作封闭的时代,奴颜婢膝者只怕更占优势!
在现在这个时代里,报刊杂志抱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是否会挖掘、鼓励并发扬这样的个性人才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能只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更好的践行!
树立权威、垄断思想只会让自己闭塞,不能让自己健康、有序发展!
其二,我们何以放下功利的包袱?
我们可以说,这个时代里不存在功利思想,然而,现实却证明功利主义已经如同一条令我们兴奋而忘乎所以的毒蛇一样深深的咬在我们身上,甩都甩不掉!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在别的地方,获得诺贝尔奖那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在国内,只怕每一个获奖者背后都有着莫名奇妙的潜规则吧?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中国人对于功利太迷恋,以至于我们很少见到一个在平凡岗位默默无闻的奉献自我的人可以获得什么殊荣!荣誉完全在人的掌控之中!
功利之心造成的最大隐患就是:有能力者付出再多辛劳,不会有人认可。而巧言令色、刁钻圆滑者大可无德无能而荣誉缠身!这样,谁还会拿自己的辛勤劳作去给别人做陪衬?
我们可以高喊:不要功利主义,那样会让我们的研究走入歧途。可是,现在没有走入歧途吗?一旦权钱包办天下,谁还会在乎什么思想学术呢?那个东西虚无得很,怎么也不如权钱那样实在可操作!
人生短短,你愿意傻乎乎地为一些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而付出吗?
在目前这个被金钱炒作起来的社会,没有功利,谁能立足?
其三,思想改变时代还是时代决定思想?
这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有点儿相似,然而,也有着不同的地方!每个时代都该有自己的思想,对于每一种思想我们要深入细致的研究,思考时代发展的脉搏和方向!
让我想起《麦田的守望者》,里边的思想应该是比较消极的了,难以比及儒家思想那样简单、清晰。可是,却真实反映着一个时代中个人的思想发展情况。
在目前这个时代里,我们的学者似乎无能发掘时代本身的潜力了!这怨不得他们,我们的教育本身就极端注重权威,谁能说明那几个简单的分数能体现什么能力吗?再加上社会种种潜规则、统一思想,这样的体制造就不出鲜活而性能卓越的思想者。
人们尝试着用统一的权威思想来净化社会环境,这种做法伤及个性,没有个性鲜明、思想自由的个体,就造就不出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应该让思想氛围来改造社会,而非让社会权威来主宰思想!
应该看到,西方思想的每一次解放相对于思想垄断来说,会暂时带来一些不良的负面影响。然而,人家从来不会像我们这样出现点滴现象就束手无策,从老祖宗腰包里全盘掏东西!
人家早在十几世纪就突破了自身古老的宗教思想狭隘的一面,而我们,至今还要煞有介事的来捣鼓公元前那套死板的教条!
我们怎样才能的得诺奖?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埋怨人家偏袒,对我们不了解,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又如何呢?在思想上,我们总是束手束脚,迈不开步子,不是自身的问题吗?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待凡事,我们要保持一颗平衡的心态,同时,我们自身又要不断完善自我!我想,我们自身的枷锁已经带的太多,要想打破枷锁完全要靠我们自己,因为,没有人给我们戴上那些认识上的枷锁,完全是我们自己庸人自扰!
最后,希望我们能够不抱有任何偏见的解放思想,积极的吸纳各国先进思想,打破个人自身思想认识的狭隘性。如果做好这点,相信诺奖随时都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