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知识?还是要简单、轻松的生活?

(2008-12-08 12:08:06)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时评

    文学工作者要学会诊断时代,他心里该有明确地人生定位。这不是容易的事情,现实被许多扑朔迷离的表象遮掩。更多的传统意义文字工作者在扮演精神说教者的角色,这是一种多么无聊地活计啊!

    “百家讲坛”退出了,这不是一个坏的现象,其实,那些振振有词地解说者并不一定真正明了古人思想地精髓。只是随意从现实剪取些素材,随意地往古人的思想中安置。我敢说,他们站在电视上讲演,心里渴望更多的是获得声名。就像国内某位极其著名地学者渴望得到“大师”的称号那样,如果他真正算得上“国学大师”,那么古人也像他这般贪恋虚荣吗?如果那样地话,我们大可在“大师”称号上面建立一些更权威地称号,就像大学里地那些研究生、博士生一样,多些级别,尤着你去争取。

    这是个多元化的时代,文学领域应该体现多元化的思想,中学、西学地偏见最早存在于封建社会。那个时代里,人们地思想确实保守得很,就像一个古板地农村老太太,坐惯了大马车,坚决说汽车是“妖怪”一样。有些人也习惯了老太太那种坚持马车是中国人的、汽车是外国人的东西的思想,坚持要在文字中摆出这些是中国的、那些是西方的。

    文学的真正落脚点是生活,不管你用什么样子的方式进行表达,我们所做到地唯一目的就是让我们所表达的思想真正被大众所接受。

    这是一些很让人头疼的话题,不思想这方面问题的人是幸福的,他们只是从自己简简单单地生活中学会汲取欢乐;然而,在这方面真正领悟透彻的人更幸福,把生命读懂,毕竟不是一件有害的事情。

    “百家讲坛”的学者们,坚持认为听了或者学习了他们的言论算是一个中国人地基本素质了,就像在小学课堂里强迫小孩子去识记近反义词、形近字、多音字等等无聊而又伤人精力的知识一样。事实却是,有时候,对那些东西所知甚少的人,可能更会明白生活中的情趣。

    让沉重的道理累坏?还是简单明朗地去生活?你会选择那一种?

    有些东西,大众已经厌弃。拿到学堂里吧,让那些教授们灌输给无知的大学生,让他们在鼓吹的天花乱坠的知识里,永远不能明白生活的真正情趣与欢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