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是一句地方方言(或许说土话更准确)。这是我在去烟台学习的路上,与出租车司机哥哥闲聊时的一句戏言。
没进市里以前,一路畅通。进了市里,车立刻多了起来。一个红绿灯路口,车队排出二三十米,各色车辆好不壮观。司机紧张地张望着,好既不耽误行程,又确保行路安全。为了解闷同时也缓解一下压力,我顺口说出一句:“真稀罕人!”
司机哥哥听了一乐:“这叫稀罕人?愁死我了,早知道走……好了!”
哈,看来有车少的路段,只是那样要绕弯子了。很好的司机,为了给乘客减少路费,耽误了自己挣钱的时间。不过说实话,“等车”的滋味也不好受,尤其是在让人郁闷的雨天。
想起本地听来的一个片断:说城建的一位领导,刚上任,要搞视察。司机同志不熟悉领导的情况,一路上飞速前进。领导急了:“慢点呀!咱们这是搞视察啊,不是旅游啊!”
又一次来烟台开会,进入市里,司机把车速放得很慢,领导又急了:“快点呀!咱们不是来搞视察的,咱们要开会呀!”司机大悟。
其实也不全是司机的问题,路上车多的时候还是慢些好,今天,就遇到两车差点“接吻”的情况。赶时间可以体谅,在目前情况下,还是注意安全为好。
这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私家车进入不少家庭,开车上下班、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城市道路每年都在拓宽。经济发展同时,环境显得高度局促了,想来道路形式应该向多元化发展,总是拿着土地出气不是办法,毕竟我们往后还有很多年,人类不能一代把资源给糟蹋掉。
细想,还是应该提倡乘公交车或者更简单的自行车上下班的。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了车辆带来的难处,不少人开始接受了新的形式要求,电视上就见不少领导骑自行车上下班(电视外的咱不知道),实在是很好的榜样。
为了减轻道路压力,同时也给我国奥运加油,树立城市形象,让我们采用合理的乘车方式吧!路近的,乘坐“11号”,既锻炼身体,又节约资金,一举多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实在不想让“稀罕人”的事情每天发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