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贝多芬,不具备任何中国狭隘思想中所说的伟人的气质,或许家里有个很好的祖坟吧!这也未可知。
我并不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也不是一个盲目主义者,更不是一个绝对的享乐主义者,对于人的划分,我更喜欢艺术的人。所以,我常觉得,在某些意义上,贝多芬胜过西方历史上任何一位丰功伟绩的君主。
聆听《命运》,体内有一股强烈的激流被搅动,整个人都无法平静,这种心灵上的触动胜过去识记任何的所谓知识。所以,我一直惊奇,近代的一些迂腐的学者怎么会不让自己去亲近音乐,而盲目的只知道背书,并强迫孩子们脱离自然与心灵地盲目识记些什么文字,并鼓吹为国学。想起贝多芬,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富有独特个性的老头。
走在街上,没有任何人会从他身上发现一名艺术家的气质,人们更容易把他当作一名乞丐:穿着没有边际,倒有些邋遢;每一根毛发都不安分地挺立着;一双眼睛早已浑浊、看不见事物。
然而,诸种不良的外表并未阻碍他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也并未阻止他成为一名真正的心灵艺术家。诚如我在年前疑虑(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7da25101008fyq.html)中思考到的,人生中,许多外表只是虚幻的,真实决定人们行为的,是一颗炽热心灵。可惜,佛教徒们似乎也不喜欢心灵的艺术了。所以,我自己信佛,然而,我心中的佛似乎与他们的佛不是同一个。他们尊崇的是嘴上的佛祖,而我更向往心中的佛,是跟贝多芬心中一样的佛祖。
想到目前学术界,实在让人心寒的事情,尽管我只是一名门外汉,然而,从门外窥探到的种种足以令我对一切感到厌恶,“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让人很失望的看到,人们脱离伟大心灵塑造,随意的泼洒自己的生菜残羹。自己没有了,便狡诈地从祖先腰包里,艰难的挤出一些出来泼洒。我实在无法清楚,他们是否真正懂得心灵的艺术。
不敢想象,我们的时代是否会容得下贝多芬。这实在是一个倔强的老头,他没有显赫得出身作为背景,他也不会让自己屈服于学堂所传授的那些单调、乏味得可怜的学问(那些东西不会早就任何伟大的心灵,反而常常迷乱人们的心智),更遗憾的是他不会让自己溜须拍马,更不会用漂亮的外表不讨好某位地位高的音乐制作商。(我想,他也不具备漂亮的外表,即使有,一个男人会讨人喜欢吗?)还有一点让人最痛彻的是,除了享乐,几乎已经快找不到懂得和乐意欣赏心灵艺术的人存在。
如此这样,可能造就贝多芬的辉煌吗?
任何个性张扬的个体,都会被民族传统意义思想中的一些恶性思维扼杀!不允许张扬个性、更不允许标新立异,只是一堆矮子,在一起盲目的玩味文艺复兴的梦想!——因为他们除了沉迷于低劣的文字,根本不懂心灵与个性自由的价值!
想起贝多芬,更想起低靡的文艺。喜欢目前这个时代,人们已经融于接受一些相反的、有益的建议。要唤醒文艺,我们需要的不是空洞的呼喊;不是麻木的呻吟;不是对文字和所谓古人思想的痴迷。
塑造心灵,不惜一切的张扬善良的个性!这一点,比什么更为重要。希望,我们的时代会塑造一名真正心灵的艺术家,体制上,我们要去认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