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繁忙,向未能及时回访的朋友致以歉意!
文章概要:孔子好心不干好事;纸上的仁义道德只是些毒害书生的空话!
《论语》在近代青年文化运动中被批判了的东西,最近又被一些有志之士拿出来宣讲了。说是宣讲,实际是文明用语,如果像赵丽蓉老师那样说白了,就是拿出来骗人卖钱的。
先不说这种行为是否有损学术形象,单单讲一下孔子本人,绝对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他毁坏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读书人的头脑,竟然到今天还阴魂不散!我实在替始皇帝感到由衷的难过,他的慧眼识得那种学说的坏处。可惜,后辈的书生竟是如此昏庸,让那个东东在封建社会里盛行了如此长的时间。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要把这看成一种辉煌的壮举!纵览古今中外,没见几个国家进行过文字和思想的垄断,这种独裁的后果是什么?看看《儒林外史》,相信都会明白其中之道。
孔子的学说是什么?纸上的礼仪、口中的仁义道德!
何以言之?那些宣扬儒家之道的相信都以“礼仪、仁义道德”作为自身言论的基础,然而,任何没有灵魂的空喊都让人厌恶得很。我不清楚孔子的为人,也不关心那个问题,我自己的为人处事都让我无暇细虑,哪有时间顾及那个虚伪的圣人?不过,想来一定是非常好的,要不怎么在当时和后世,身边怎么总会聚集那么些门徒呢?“其身不正”,也不能如此。尽管如此,孔子本人仍是悲哀的,他自己是个老好人,他把自己的言语写下来用于反映自己的为人。可惜,“心思好,不一定做好事”。如果透过《论语》只是了解下孔子的为人,那么,这倒也没什么。遗憾的是,后世读书人竟把孔子的言论严格地作为一种衡量做人的标杆!任何思想的垄断和桎梏都会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只是,孔子的门徒也很仁义吗?举个简单的例子吧。遗憾的是,俺这个人才学平庸,见识短浅,想来也没有很好的例子,就举黄世仁和杨白劳的例子吧!
我实在替黄世仁看不过去,作为富有的地主阶级,看上一个农家的姑娘;识得礼仪之道的大家,竟然会喜欢上一个毫不懂得礼节的小家子的女孩。要是在某个识得礼仪的时代,能够用女人赢得点什么好处,想来都是会主动送上门去的。在聪明、开放而思想暗弱的时代,这样的事情不是多得是吗?人们不是都在习惯,并暗中不声张地宣扬这样的事情吗?
哎呀,说得糊涂了,简单些吧!黄世仁绝对是懂得礼仪的,开始是那样厚待杨白劳,遗憾这无识的农家子弟就是不明“礼尚往来”之道,不能把闺女给人家送去。
不过,黄世仁毕竟是个反面的人物,咱也不说他的好话了。想说得是,任何写在纸上的“仁义道德”都是空话,学不得、看不得。把思想圈在那些垃圾里面,更是件没有刀枪地屠杀,死了身体能让人获得休息;死了灵魂却只能让人一生做牛做马,痛苦不堪!
我想这些可能不是孔子本人的心意,画中的老先生是那样慈祥、道貌岸然,然而,任何思想上的独裁者都将迫害一个时代!这也是孔子好心,而在封建社会中干得坏事。
希望现代的书生,不要抓取些滑稽而又子虚乌有的事情往孔子身上套得好,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思想自由,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也真诚希望,在目前的学堂里,打破知识和学术垄断、统一的局面。还给每个人以思想的自由,做好这点更为重要,难道牛顿思考相对论需要太多强加于身的条条框框知识做基础吗?胡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