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一直不懈阅读,思想是件极其艰辛的事情,但当有一天,发觉头脑中会有许多新的思想冒出来,倒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最近,突然翻到了雪莱的诗集,认真读来,真羡慕这个生命年仅三十的诗人,至今为止,好像也很难寻到几个这样了不起的诗人。虽然时间已经相隔许多个世纪,但,今天翻来其中的每一首诗仍富有其旺盛的生命力。我想,这对一个诗人来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今天的诗人哟,留个大胡子,扎个小辫子,手里拎着个酒瓶子,卖点俏、随意划拉些毫无思想的华丽文字就当成写诗。然而细读其文章,思想在哪里?令人费解,我不清楚,打着各种旗号的诗人,他们的本质是否就是让人读不懂他们的文字。再看今天的诗人,在做什么?他们心里似乎完全没有社会责任感,诗歌纯熟个人心中的靡靡之音,然而,他们仍没认识到思想的重要性,仍在研究诗歌的体裁和形式。这种聪明劲实在让人感到很伤悲!我们的时代里,有鲜活的诗集吗?跑遍这个书店都让人很难寻到,不过,寻不到也好,省得见了那些靡靡之音让人伤感!
翻开雪莱诗集第一首诗歌——哟,最早八岁时作的《猫》,读来让人很惭愧,八岁的小孩子文字虽幼稚,然而把思想却表达的非常清楚!生不为名利,只为一口饭吃,这么深刻的思想,实在让当前那些醉心名利醉生梦死者心惭!
然而,我国八岁的孩童在做什么呢?哟,实在残酷,他们已被推入学校的大门。学校的职责是什么呢?我见过追求成绩的学校,却没见开发学生思想和智慧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被推入学校,学校的本质是什么?我想,我们时代的教育实在是让一些花花绿绿的知识和理论蒙上了明智的眼睛。学校的责任不是在学生原有思想和实际知识之间寻求一种和谐之路,所有人进入学校之后,他们必须严格的被从头到尾的灌输从文字到许多文学理论的所谓知识,学完之后如何?丢掉了自我思想、自我表达的能力,以至于,在目前的时代里,竟然连标点符号的运用都不精通的人被装饰为学者,实在是时代的悲哀!
我们的学校追求什么?至今为止,整个社会仍在视分数为第一人生准则,我想,我们在追求所谓“精英”的同时,实际上,现代人根本不懂教育,那满篇满张的理论的作用是什么?培养人吗?我们的人才在哪里?难道我们的人就这么多能力吗?我认为,教育没有开发能力,反而压低了学生的本能,即一个没受过教育的学生,他不懂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那么多知识,但是,他的思想和能力同样没有受到知识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高于受过高等教育者!
可能雪莱只是西方的一个天才神童吧?我们时代没有神童吗?建国初的少年科技班的学生们结果如何,这个俺乡村小孩无从去细细考究,只是知道我们并没有造就一个非常出色的文学家或科学家什么的。去年神童自杀,更给我们留下不少反思的余地,然而,本质原因人们想到了吗?
我觉得,如果人们认识到了,也不会像目前这样把素质教育办得实在让人无法说明是个什么样子的教育,形式多于内涵吧,老师们已经钻在分数的胡同里,只会围着分数找荣誉,实在看不到更美丽的风景了!
放眼社会,实在令清醒者不容乐观,这让俺想起十几岁时,读大江健三郎先生的《性的人,我们的时代》当时,文字中的思想颓废实在让人担忧,然而目前社会成人如何?又记起《麦田的守望者》,那本书让美国的人文工作者醒悟,及时拿出对策应对社会可能出现的人文危机,我们的时代有吗?想想,连可以清晰表达自己深刻思想的人都几乎找不到几个,哪里还有人文工作者?难道我们应该让自己习惯在岁月中随波逐流吗?
当然,我们没有思想,有聪明在,凭借聪明,我们仍可以发展自己。但,目前如此,以后如何。或许,我们的观念只是留在过好我们这一代吧!
细细思考,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树立生存的无意识化,那么,这也实在是一种恐怖的事情!只想一次,下不为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