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不是要一棒子打死影视,有时俺也比较喜欢看影视作品。只是想说明,如果我们单纯依赖影视,忽视文字,那么很可能摧毁我们民族的文化。
文字中丰富的想象和深度的思想,不是影视作品可以替代的。其对思维的开发也不是任何形象语言所能够替代的,俺写了一篇《科学的悲剧》,思前想后,还缺少点什么,写了下面的文章。
思想与想象在我们的时代里,几乎被忽略了,我们的文字工作者的思考很痛苦,他们有些人的思想简单的程度令人不可思议!例如妄图从文字来整治人们的思想认识,推行繁体字。我不清楚在繁体字里“理”这个字是否也是“王”字旁,如果是,那么他们是否想把我们争取不易得来的民主(它尚未被建设好)抹煞,退回到封建的专制里吗?
我想,如果这些文字工作者可以在自己对文字的研究中,加入丰富多彩的思想和想象,那么,他们会发现,玩味文字实在是一件最为美妙的事情。
古波西米亚有这么句谚语:“男人的事业在马背上,男人的事业在笔头上,男人的事业在……”我觉得,我们应当把第二个放在第一位的。在目前和我们以后的时代,战争实在应该让人讨厌而不应当去提倡。
影视与思想、想象
在我们和我们以后的时代,文字正逐渐被人们疏远——人们疏远了文字的内心,更远离了由文字来传承的思想与想象。
这是几乎让人无能为力的事情,整个教育过程所安排的内容,始终因脱离深刻思想而显得简单而枯燥。在极强的功力性的诱导下,知识更显得严厉而粗暴。进入当人们进入青春期后,它们完全被鄙视和厌恶。这不是知识本身的错误,拔苗助长的后果我们都清楚,而脱离思想根基的知识,如禾苗相比无异。
现代人的思想与想象世界完全被肃杀了!凶手只是我们自己!
现代人有能力让自己脱离了思想和想象,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追逐经济利益,体验、玩味感官上的享乐,这些活动比思想更让人乐于去接受。无知与思想比较、麻木与清醒比较,稍聪明点的人都会让自己选择前者、摒弃后者。——生命如此短暂,谁乐意让自己生活得沉重?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让人们脱离思想——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影视。
现代无聊的影视作品,炒作与幼稚透顶的搞笑、情节玄幻对精神起短暂的刺激作用等等,诸多无聊的视觉上的直观享乐在排挤人们思想的能力,引诱人们的精神进入一种绵弱的、无强烈主观意识的状态。当然,变化极其细微!
应当承认,现代影视将人类世界所发生的一切表面现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对精神世界的肤浅而不成熟的挖掘与开发,使得其完全不具备表达完美精神的能力,多数作品浮于现实表面,显得没有丝毫生气。但,人们无聊的时候,比较乐意用这种方式打点枯燥的时光,并沉迷其中。其过程,近似于把一只活蹦乱跳的蚱蜢,放入一只玻璃瓶中,在顶上进一步加上一张无形的玻璃,久而久之,蚱蜢完全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人,在这种简单的思维游戏中,失去了宝贵的想象。
一部不成熟的、思想及其滑稽荒诞的影视作品,就是那只极其浅的瓶子,人就是其中的蚱蜢。影视作品,形象、直观,但若缺乏思想的深度与力度,就会扼杀人们的思想和想象。
多年后,如果后人面对前人创造的精美童话而惊问:“天哪!谁拿走了我的想象?”这完全是人们自己做的。
脱离思想与想象的个体,是否会及其充实、快乐呢?不!完全不是!
麻木、空洞的躯壳,比思想鲜活的个体需要承受更大的痛苦——至少在无聊的时候,或者可以玩味思想。而前者只能靠追逐肤浅的玩乐、和肉体上的麻木来打点光阴。
那么,为什么不让我们先拯救好我们的思想和想象呢?人哪!适当学习文字不是坏事,不过善读可以医愚,咬文嚼字、追求情节刺激、断章取义的做法,在我们的时代中——尤其是教育中,应该极力避免!还有,直接去体验作品本身,这需要一定的毅力去培养对文字的兴趣,不要妄想走捷径。妄想学习些阅读和写作的方法走捷径,现代知识界里,过多的理论和技巧,完全把人类自己的能力扼杀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