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答一位好心朋友:
原谅菩提智浅,无能关心政治,非麻木,诚力所不及。菩提当年,身觉自己思想的麻木,深恨之,欲以医之。乃效法神农尝百草,博览群书,以医心智。
菩提深知,一切丑恶现象的根源,皆源自世人思想深处的心术不正。大多情况下,人们畏惧这些现象,为了生存得轻松,厌倦思想的艰辛,对于思想深处的黑暗也没有勇气去承担,藏之匿之,所积愈多,越不痛快。菩提有意治心,然,知识是如此得空虚,智识者必深谙其中之道,菩提精心思虑尚驾驭不好,实无能分心。
另外,菩提位卑,虽驾驭得了文字,可慷慨激昂,亦可思想深沉。但,菩提对政治,理解甚浅,盲目干预,诚恐无益!
我个人深处教育界,对教育的阴暗面,即其中病痛深识,乃作《寻找遗失的光辉》。你也见到了,尽管菩提所虑甚深。然而,除了加精,菩提得到了什么?其中描写的荒诞之极的情节有几人去用心领会?有几人体会菩提心中良苦用意?自己徒劳,何益只有?
况且,对于一些政治事件,菩提认为,不身临其境实难体谅当事人的感受。在目前这个时代,孔诸葛孔明来谋划,亦未能尽善尽美。妄加批判,于人于己,实无益处。
菩提年幼,独善其身尚且艰难,实无心顾及太多。
有一个弘扬正义的心,是一件好事,过度沉迷于批判,未必有益。菩提所言发自肺腑,望慎思!
何为学术
精锐的学者都比较艰辛,知识比较空虚,可以体谅,文字工作者的劳苦。然而,比较失望的看到,学术研究引导一些智识的精英误入歧途,空洞的理论占据了他们的头脑。
何为学术?
我个人愚见:开发社会的声音、自然的声音、人群的声音、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
望智识者不要把自己束之书海,力求从空洞的理论中,盲目追求什么。否则,即使悟出深刻的道理,自己留着尚可,留给后人,恐又作误导。
在安静的乡村的山野中,比在喧闹的都市中把自己束之高阁,更容易体验学术的快乐。学术研究应力避生命沉重化、理论化,寻求清新自然,贴近于人生的本质。
对于目前这样一个高度物质化的时代,学术研究者的责任尤为沉重,学术研究也尤为艰辛。过度沉迷于空洞的理论自我麻木,必然会忽视学术的社会价值,这也会造成学术研究在现代社会中的孤独。
当前,精锐的思想工作者,更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勇气,去面对生活中许多沉重的现象。如果他们远离社会过远,不竭力澄清社会中,人们对财富、对权利、对欲望的一些错误认识。过于软弱,眼睛在现实中,看不到事物,被上述的一些幻象所迷惑、麻木。让整个时代随波逐流,个人愚见,没有掌舵者,轮船很容易搁浅!
http://creativecommons.org/images/public/somerights20.png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