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随笔记:买书春秋

(2022-03-25 00:33:05)
标签:

买书看书读书

从前过去风风雨雨

有钱没钱都要读书

分类: 随笔

散文随笔记:买书春秋

以前的书籍印刷都是用油墨,那时我特别喜欢新课本发下来时,书页上的油墨散发的香味,我就会赶紧翻开崭新的书本,脸贴近书页去嗅纸上的味道。那时我就喜欢上了书,爱书。

但是买不起书,且书籍很少。散文随笔记:买书春秋


下去寺坡上学的古城学生讲《西游记》的故事很有趣,我就央告父亲为我买一本,一块五毛钱。那时父亲告诉我《西游记》通篇都是孙悟空降妖伏魔,没有什么故事性,空地来雾里去的。没有特别要求父亲帮我买,我知道他没有钱。那时我还不懂得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小说,只想到有趣。最浅显最好理解的是以图配文来知道意思了解简单的历史。连环画是一段时期的经历,深受广大的爱好者喜爱。而我靠平时上山采药材换来的钱买这种小小的图书,图文并茂,价钱也便宜,最多的就三毛五。成套买不到,断断续续的却都可以看到。我买的第一批图书就是那种叫着小人书的,挺不少的。其实它们还不能算书籍。那些带着历史知识且都是十分精美的古代人物绘画的小图书,后来不知在哪一年哪一个月突然集体消失了。

人的最佳学习时间很宝贵,如果十三四岁时能接触到那些有名的文学书籍,对写作绝对大有裨益。可惜看不到买不到,也没有机会。文化学习有时需要环境熏染,小学中学读的都是课本,课本以外的书籍根本没有,可读的都是一些中学生作文书籍,那些非常优秀的散文小说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有一年我在学校薄薄的《辽宁青年》里看到有一版块是名著缩写《静静的顿河》后大开了眼界。从那时起我记住了俄罗斯风情,顿河与哥萨克,草原和战马,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妮娅。仅此而已,又不是很懂,记忆却非常地清晰,那是我最早接触的小说片段。

从老家到一个小城市的大书店里,那书真多也是我从没有看见过的。我并不懂多少,但是喜欢看书,看着看着就想买,喜欢什么书就买什么书。那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还没有译本出现,《霍乱时期的爱情》却到了小城市的书店里;电视和电视剧都没有普及,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也来到了中国;琼瑶的书极其流行,只买一本,不甚喜欢,也不知被谁借了去看也不见了踪影,《百年孤独》《伊豆的舞女》更是不知去向。弗洛伊德和弗洛姆的哲学书籍很受大家喜欢,买了几本看不懂,放在宿舍里也不清楚是谁拿了去看最后也是不知所踪。书店里的书很多,一本一块多,有的还不到一块,多的也不过两元钱,但仍然不能放开性子买书。终究是比其他同学书多,别人借也不好拒绝,最后找不到那也没法追究。《山祭》《水葬》也是那时买的地方作家的书,毕业离开的时候也不 知在谁哪里?好多同学喜欢武侠小说,我却并不走眼;英国法国俄国的那些名著似乎一本也没买过。买了好多都是现代书,走的时候留下最多的是书法字帖,竟集了历史名家好些范本。散文随笔记:买书春秋


以前买书,随买随读,随后都没有了印象,国内的流行书籍买不到,国外的很少见。听别人聊天说起总是不知所云,我要看到方为准。有时买书是为了别人,送了人,最后又回到自己手上,看着心情不好也就随便处置了。记忆最深的是在兄长所工作的卫东厂百货商店买了一本高建群的《新千字散文》,在暑假里很认真地读完并在返校时带到了学校。那时不知道高建群是哪里人?一直到几年后有名的“陕军东征”里有一本《最后一个匈奴》才知道作者是陕北人,才想起曾经读过他的散文作品。工作了,订了几年的《人民文学》,最早征订文学刊物,单棒子时没有书柜,别人借阅也是老牛借草自己吃了,到现在最早的那些一本也没有留下来。那时候从西安托人购买了《静静的顿河》,在几经周折后又原路返回到我的单身租屋里,在一次下乡途中被人借阅而没有了音讯。《浮躁》丢失了,《人生》也丢掉了,本地正在全国火起来的作家的中篇小说选集也不知道被谁拿去。打制了一个小小的立体书柜里放满了陆陆续续买来的书,有些书在朋友们喝醉了的时候也不清楚被哪个顺手牵了羊,以至于我在西安买的《廊桥一梦》《红楼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始终没有找到。爱书的人那管我在书柜上写的字条“书概不外借,请免开君口”。散文随笔记:买书春秋


书还是一本本地丢失,我也不断地买;我继续买着我的欲望,书却是照旧不知不觉中没了影子。买书读书然后书又在悄悄的日子里悄悄地看不见。当有一天我想再重新阅读某一本我认为非常想读的书,那本书竟然寻不出来。《德伯家的苔丝》我买过三次,《百年孤独》二次,《飘》二次,《傲慢与偏见》一次,而《麦田里的守望者》居然也不见了。第二次买的《白鹿原》也不见了,于网上第三次邮购《挪威的森林》,以及过去丢掉的许多书我现在都想不起是什么名字。从1993年每年买书一百多到后来每年买书五百多,有的一年近千元。好多书看过年之后找不到了都不知道。比如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那是一本有着优美语言文字的好书,还有孙法理的译本《苔丝》。

我没有统计过都买过什么书,也没有具体的数字记录,丢失了我也无法找寻,假如想再看,倘若书柜里没有那就再买一本。那些古典的中外名作,现代的新书同样不错过。象俄国古典文学,英国的狄更斯哈代等,法国的和美国现代文学书籍都有非常经典的名著。

我不习惯在网上阅读,依然喜欢纸质的书籍。可惜的是纸质的书籍便宜的时候却很少,等到大肆开放市场时已经贵地买不起了。比如近期在西安嘉汇书城买了五本书《简爱》(第三次),《刀锋》,《梁庄十年》《呼兰河传》《暗算》《三侠五义》就二百多,可要是在三十年前,能买一百多本不止。散文随笔记:买书春秋


书越买越多,三个大的书柜都装不下,连放的地方都没有,却是看到一本好的书仍乐意掏钱买,哪怕买回来放在那儿不看。闲空下来就想下次去西安准备买张爱玲的书,三毛的书还有五四时期的许多作品。外国的书籍买的多,汉语古典的 《诗经 》《二十四史》也要买全没事的时候阅读了解,平时可以给孩子讲讲历史。

奢想过有一天自己也能混成一个大作家,于是也就在不断地买书的日子里勤奋写作,爬格子的岁月哪里在乎外面的风雨和人言以及人人都以务实地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忽视了春秋几度变幻,青春熬过了中年,黑发染了白霜,大作家没有 熬成,写了满满的几斗稿纸大部分都寂寞躺在已经磨得没有了棱角的柜斗里与大作家们的书籍一同与白昼为伴,跟夜晚同眠。

也没什么办法,再没有什么可以打发光阴的喜好。每天的工作除了与牙齿打交道,就是那些几十年热爱的书和也是渐渐厌烦的亮着灯光的夜晚。

如今的书籍已经不用油墨印刷,统统都是电子打印的,书自然少了油墨的书卷香气。但一本新书,读着优美的词句和入画般的描述,仍然觉得书是芳香的。散文随笔记:买书春秋


买书的毛病改不了!可喜的是儿子也爱书,家里给他买的书也非常多。儿子比我幸运多了,只要他喜欢读书,我也一定满足他的要求。前一段时间执意让我给他买《福尔摩斯探案》。目下正值俄乌战事,我决意再给他买一本《普京传》,小子欢天喜地放学回家就去看。还要求我在他看完《福尔摩斯探案》后继续买,他要集成全套《福尔摩斯探案》 ,我自然是满口答应。2022.3.23--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散文:二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