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柿

(2021-03-17 01:17:29)
标签:

柿子柿树柿饼

冬天夏天秋天春天

文化名字高贵大气

艰苦粮食快乐悲伤生活

分类: 散文

                           散文:柿

                                                 

       柿子的大名就叫柿子,带个子字,显得既古老,又有历史感,但也土得掉渣。原因是古老的先贤孔子老子孟子墨子不也带个子字嘛!而且是在名字的后面。在名字的前面带个子字,十分地雅致而富有诗意味,更具有文化人的气息,比如子敬,子瑾,子瑜,很是文雅。柿叫柿子,大概与梨叫梨子,桃叫桃子,杏叫杏子,杨梅叫梅子一样吧!果子都可以叫个什么什么子,柿子似乎不属于水果,叫个柿子既土气又俗气,一点都不光鲜。

散文:柿

我们这里在过去的岁月里,到处都穷,起个名字凡是带子字的都是没文化地不识字地胡乱起名,可是在古代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但不知为什么柿子叫柿子,如果现在把它叫苹果或者梨,显然是指鹿为马,也不像。看来,开始叫柿子,它就永远地成了柿子,假如称为其他什么名字,大概也就不是柿子,因为柿子就是柿子,叫着猕猴桃,根本就不是那回事。

散文:柿

所以柿子的名字也不知有多少个年月,几万个春秋,反正大家都称它为柿子,这名也是传下来的,大人们从孩童起就这么叫,我们也是如此地,也许再过一万年,十万年,它仍然叫柿子。只能叫柿子了,不会叫其他什么别样的名。

                                                   

柿子里含有糖分,喜欢甜食的人都爱吃,我就挺喜欢柿子,小时候是,现在亦然。

在粮食紧缺的年月里,柿子可以充饥,饥饿的人总是不择食,见什么吃什么。要是一个家庭有几棵柿子树,那简直叫人羡慕得不得了!我们这里没有贵气的桔子香蕉鸭梨芦柑,就只拿柿子当干粮,也不会有人笑话,只有穷才被人耻笑。如果今天的孩子们看见过去人人都拿柿子当充饥的食物会想不通,当然他们理解不了挨饿的滋味。

散文:柿

有一年四哥结婚,白面馒头金贵得很,不大可能让每个前来参加婚礼的大人小孩随便吃,有定量,一个席面桌不多放一个馒头。姨家有大量的柿子,那一天正午,就叫人从草棚上拾了好几笼,大人小孩都抢着吃,很是抵了当日许多饭食。我也津津有味地吃了好多个,等到坐席的时候,就吃不下几口饭了。

现在人大抵都不怎么喜欢柿子,前些年柿树上,每到秋天,压弯了树枝的柿子就像谷穗子一样,就那样挂在树上也无人采摘,到处都是。秋霜过后,红彤彤的柿子象一盏盏红灯笼,给摄影师提供了拍照的好镜头。柿子不值钱,那些照片倒是颇为吸引人的眼球。

                                                   

别的地方都什么样的柿子我也不清楚,都哪儿产柿子我也不大关心。就我老家再清楚不过。

我的家人都爱甜食,家里又没柿树,对柿子格外地亲,特别是还常常缺少粮食。有柿树的人家自然就多了一份临时糊口的食物,秋天用铁锅暖柿子,冬天被寒冷冰冻后的柿子在春天也相当可口。生产队时期,柿子成熟采摘下来按人口分,虽然没有自家的柿树,但队里分的那一点点柿子也解了平时饥饿时的肠胃。也就那一阵子而已,不像有的人家有自己的树,可以肆无忌惮地享用。人似乎都是那样,没有什么盼望什么,多了什么,那就什么都不稀罕。

散文:柿

柿树天生的木脆质疏,当不了大材,除了一颗颗柿子,就是满树巴掌大的绿叶,密不透风,树叶像一只只耳朵,倾听着风的声音雨的声音。霜寒秋冷,柿树叶成了红色,一阵秋风,树底下满地嫣红,和树上的柿子交相辉映。

老家有几种柿子 ,味道都很甜,而口感不一。最大的柿子有拳头那么大,叫喹柿,是柿子里的大哥。那时有人暖甜后拿市场售卖,一个一角钱,后来一个一元钱。暖出来的喹柿好吃 。没有暖的就把一些放房顶自然变软,比凉粉还软,甜面甜面的。也许是个特别大的原因,要张大嘴巴喹,所以叫喹柿。难怪吃的时候嘴巴周围总是黏满了软乎乎的柿子肉。

第二种叫重(chong)弹(tan),究竟是叫重弹,还是叫虫弹,没人知道,形态四棱八畔,内里一排排核状的瓤,口感好,甜,大家都喜欢。

散文:柿

第三种柿子叫镜面柿子,扁圆形,有大有小,小的如鸡蛋那般大,大的跟现在的一次性纸杯底差不多。镜面柿子是最多的,结的也繁,常常有柿树被柿子压弯压折了枝干。镜面柿子没有重蛋柿子好吃,若没有重蛋柿,镜面柿子也行,我个人一次可以报销十个。

第四种柿子叫磨盘柿子,比镜面大一圈,只在邻家屋后坡墹上长着唯一一棵树,结的柿子特别少,味道比镜面好吃,没有核,肉质甜脆,皮也薄。小时偷偷地摘了几颗,还没有熟透,涩苦溜酸难以下咽,就远远地扔掉了。后来不知何故,那棵树不见了,也就再也没有见过那种柿子。

我们还喜欢一种柿子叫火罐柿子,就是火晶柿。乒乓球那么大,晚秋后,火红火红的火罐柿子挂在落光了叶子的柿树上犹如一盏盏小灯笼。暖熟的连皮吃,挂在树上的,折断树枝,就是一提红红的软柿子,挑红的最软的去掉柿蒂,三指头一捏,柿瓤就从蒂孔涌出来,味道美极了!吃掉内瓤,再用嘴吸去皮内的软汁,然后扔掉柿子皮。那是我们小时一贯的吃法,美妙无比。常常一伙伙小伙伴,在柿树地下一会会就扔一地火罐柿子皮。

柿子拣软的捏,这话真不是胡说。老家有一种本地的四软这么说“小娃腰,棉花包,火罐柿子猪尿泡”,可见了火罐柿子熟透的时候有多柔软!

散文:柿

还有一种牛角柿子,不好吃,大家都不喜欢。

                                         

把柿子当充饥的食料是特殊年代的无奈之举,现代人食物丰富粮食充足,柿子也就无足轻重了。偶尔地,吃一个两个铁锅里暖出来的甜柿子,或在村庄野外见一树挂满了的柿子,有一份亲切感满满地荡漾在记忆里!它的甜,是曾经安慰过饥饿的肠胃,它的涩,是留存在艰难岁月里的一段段不可名状的时代烙印。一张旧照片,一片飘荡在空中的落叶,甚至是夜晚毫无意识的一个梦,都能把时间跨越到从前。记忆起的秋天午后,当我们挎着草笼给猪打草的时候,还不失时机地向树上扔石头,企图打下其中一个红红的柿子一饱口福。那不是熟了的柿子,是被鸟儿啄了几下,或者柿子的某一处生了虫子。而现在就是满树的柿子低头可取也不见得有谁会伸一下手。

人在快乐的时候是会忽略掉周围存在的境况,就如同少时饥寒交迫还兴高采烈哈哈大笑,那是一点都不理解大人心头的煎熬。仿佛那手掌大小的绿叶间悬挂着的一颗颗青柿子会在一夜间变红;仿佛秋风过后,扑簌簌落满一地红红的柿树叶,那一颗颗红红的柿子就是一次温暖的快餐;仿佛那棵遗留在干枝条上的柿子,已经在向饥饿遥遥招手。

散文:柿

时间过去了四十年 ,今天的柿子和四十年前的柿子没有什么不同,它还就叫柿子 ,还是那么土,一点都比不上草莓的稚气,葡萄的娇气,香蕉的霸气 ,苹果的贵气,柿子注定了是俗气 的,没人理落了烂了被风挂掉变作尘土也不会觉得可惜。

                                               

北方地理性的要刮四季的风,落四季的雨,秋霜能让果实更成熟,比如柿子,虽然比不得那些入眼又堂而皇之的水果;甚至更好看的,像枫叶,银杏,天生的入画留影。这是霜的副作用,却给一种物一种改变。春霜就可怕了,它能将孕育的春草扑灭,比如桃花,柿子,核桃,和一切正在抽枝发芽开花的草木。一旦春霜来袭,所有的春芽花朵都将难逃覆灭的厄运,许多果实也会在萌芽状态被一场霜害绞杀殆尽,于是想要的秋果终将失去一次绚丽的机会。

去年春霜一场,老家上下川道沟坡河道的柿树核桃等等无一幸免,柿树几乎无果,少了柿子也不大紧,可冬里腊月的柿饼就紧缺了!每年我要将老家农村人制作的柿饼远寄给省内外的同学朋友,这是我所能表达的一份情谊,因为除此别无它物,不像安康汉中产茶,四川出酒,云南有烟,武汉有鸭舌。就一点不值钱的柿饼,还被霜害了!同学朋友们很是喜欢这一特别的食品 ,虽不贵气,都是小家小户自己做的小食品,却也柔软润泽,甘之若饴。

散文:柿

其实挺简单,将柿子削去皮,晾晒蒸发掉柿子里的水分,然后挂在阴凉干燥处待其变软綮皮,然后密封捂起来,放置在阴凉处,在数九寒天里,柿子里的糖分析出而凝结成白色的粉末附着在刮过皮的柿子表面,叫挂霜或者出霜。很奇怪的,柿子发芽的时候怕霜,制成的柿子要有霜。不过此霜非彼霜,此霜为糖,甜的,越白越成功。如此的一直到腊月根是最佳的时候,取出来过年招待客人,送一些给亲戚朋友都是不错的人情礼仪!因为软而扁平象个饼子一样就叫柿饼,是柿子的再加工。

                                                 

有人用柿子做醋,过去艰苦年代小哥在家里做过,酸酸的,真正的绿色食品,不含任何添加剂,真正的绿色食品,哈哈,那时也没有添加剂。有些地方年年来收也不知道加工成什么东西,再后来又不收了就烂在树上,烂了一年又一年。

散文:柿

柿树挂果子,却做不了家具,好像可以结果子的树木都不堪大用。比不了柏树是装人的上好木料,松树可做檩条杨树能用大梁,大叶大果的柿树负不起人力容易折断,就结了一个个能吃的柿子。在食品多样化的今天难见昔日的风采,现在就只有秋天后的一树树风景,让那些喜欢大呼小叫的男人女人们发一通犹如从没见过的惊讶,然后拿着相机手机各种拍,然后放到微信圈里嗮图。

2021/3/15-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