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宵佳节今虽在 灯火阑珊却难寻

(2010-02-25 13:21:32)
标签:

灯火阑珊

佳节

元宵

元夜

朱淑真

中国

文化

        http://s8/middle/4d7d66d2x806616c2ebe7&690灯火阑珊却难寻" TITLE="元宵佳节今虽在 灯火阑珊却难寻" />

    一个"闹"字点出了中华传统佳节元宵节的精髓,不过现在人们过元宵节,很多人只是简单地在家中吃顿汤圆,看看电视.逛逛商场,仅此而矣.
 
    然而,古代元宵节可是一个充满浪漫的节日.有一首词是这样描述元宵节的: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据说这首词是宋代女词人朱淑真所写,词牌为 “生查子”,也有人说是欧阳修所作。但仔细品读该词,感觉像是出自一个女子之口,因此我个人认为该词应该出自女子之手。
 
    在古代,灯会是元宵节期间公共场所的主要场所,闺中女子是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的,但过节可结伴出游,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男女青年交往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灯之机可为自己物色对象。所以元宵灯节就成了中国古代男女青年或情人相会的日子,元宵节可以说是中国的“情人节”。这在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和民间戏曲中都不胜枚举。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宋朝女词人朱淑真所作的《生查子·元夕》。这首缠绵悱恻的元夕词,不仅把元宵节的热闹场面写得淋漓尽致,也是当时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
 
    还有一首词也把元宵佳节热闹场面描绘得更加盛况空前, 那就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极力渲染元宵节观灯的盛况。先写灯火辉煌、歌舞腾欢的热闹场面。花千树,星如雨,玉壶转,鱼龙舞。满城张灯结彩,盛况空前。接着即写游人车马彻夜游赏的欢乐景象。观灯的人有的乘坐香车宝马而来,也有头插蛾儿、雪柳的女子结伴而来。在倾城狂欢之中,词人却置意于观灯之夜,与意中人密约会晤,久望不至,忽然猛见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尤其是结尾四句,借“那人”的孤高自赏,表明作者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全词构思新颖,语言工巧,曲折含蓄,余味不尽。这首词把元宵节空前热闹的状况描写得酣畅淋漓,读后让人心驰神往,有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

    是啊,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渊源,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当今外来节日的充斥下,我们的传统节日正在逐渐地被淡化和边缘化,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过洋节。大都市的居民尤其是年轻人,过完了传统节日,对传统文化依然陌生,仍然只能流连于商场,KTV包间,酒桌牌场。

    因此有民俗学家呼吁,元宵节等传统节日要“拒绝寡淡,回归精彩”。近年各地花费许多心力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在这样的节日舞台上亮相。庆祝传统佳节,应该成为中国彰显民族文化魅力的契机。(文/沉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