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工资只具有象征意义
(2009-03-28 00:59:53)
标签:
年平均工资
统计局
极端斯坦
北京市
杂谈
|
|
平均工资原来是这样计算出来的 文/沉冰
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4715元。与2007年职工平均工资39867元相比增长了4848元,涨幅达12.17%。看到这样的数据,着实让人眼前一惊,如果每个人的年收入都能达到这种水平,真的是很不错了。然而,很多朋友对此产生强烈的质疑,甚至说愚人节提前到了。
有朋友说,统计里面有下岗的、饭馆服务员、大厦保安、保洁员吗?还有那些临时工、促销的、马路上发传单的...这些人吗?而且这些人数量巨大,就像一个分数的分母。巨大的分母一旦被除以后,还能得出这么高的数字?沉冰在此要说的是,这是有可能的,即使把这些人都包括进去。有一种非常科学的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沉冰曾经读到过这样一篇文章,让人受益匪浅。文章说,如果出现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就会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另外一种结果,请听我慢慢道来。
许多人认为世上诸事的状态呈正态分布,我们只需要关注平均的状态,因为特定个体不足以对平均状态产生大幅扰动。比如,随机挑选一万人测度出他们的平均身高
或平均体重,这时再加入另一个新人对平均身高或体重的影响将微乎其微。因为,即使这个新人的身高或体重是平均身高或体重的五倍(这是多么不可能的事啊),
那么它对平均身高或体重的影响也不到万分之五,可以忽略不计。
美国学者塔勒布把这种特定事件对总体的平均状态影响很小的世界,称为平均斯坦。对应于平均斯坦,他提出了极端斯坦这个术语,来表示另一个与此对立的世界。
在极端斯坦中,特定的事件将极大地影响总体的平均状态,或者说个体可轻易地以不成比例的方式影响整体。比如收入的平均量常常就来自极端斯坦,你可以对刚才挑选的一万人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收入,然后加入一个新人。假设这个新人就是比尔·盖茨,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平均收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收入分布并不是正态的,那一万人财富仅占1%,而盖茨一个人的财富占了99%,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分布。
世界上的事件和现象,大都可以归入平均斯坦或者极端斯坦这两种模式。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被统计对象中肯定有收入特别高的但为数不多的富人,他们对统计结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人应该属于极端斯坦这个范畴,他们对分数的分子贡献巨大,从而使平均数发生巨大变化。我想,这种可能性应该是存在的。用这样的统计方法去看待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4715元这样的统计结果,这种结果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因此,当我们在引入极端斯坦这个概念进行数据统计的时候,产生这样的统计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只能说,现在各个省市统计出来的平均工资往往只具有象征意义,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大多数人(尤其是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情况。对于这样一种现象,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
原创文章,新浪首发。网络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和作者名字,报刊、杂志等纸质媒体转载请与本人联系。谢谢合作。
联系我:邮箱
xcb_1970@sina.com QQ:512943820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