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表演分享—表演经验和方法 |
课程目标:
借由报名字、年级、喜欢的动物……的过程,让学生更了解彼此。因为不停重复名称与动作,让学生在过程中自然培养记忆力及反应力,同时发挥肢体创作力及想象力。
设计理论:
简单的语言加上动作,在有趣的重复过程中训练记忆力。不但具有TPR的功能,也因为动作的需求而引发肢体的创造与想象。
引导说明:
学生的年级越低,附加的要求(年级、动物、颜色等)要越少,以减少学生记忆的压力,但不得少于三项。相对的,年级越高,附加的要求可越多。这个活动不但适用于开学第一堂课,全班都已经认识后也能进行。在不同时间进行这个.活动,可达到不同目的;也就是说,这个活动在第一堂课时,可让大家彼此认识,之后再使用,则能加强记忆力。
课前准备:
1.先想好要给学生的附加需求,例如:年级、颜色、动物等等。
2.先自行练习一遍,并记起来,因为需要做示范。
预计活动时间:
约为三十至四十分钟,让全班能完全记起每个人的肢体动作。
活动执行:
Stepl
请全班坐下,围成圆圈。
Step2
学生以顺时钟或逆时钟方向依序站起来,清楚报出姓名,轮完第一圈。
Step3
轮第二圈时,报“姓名”+“年级”。
Step4
轮第三圈时,报”姓名” + “年级”+“喜欢的动物”。之后每一圈,都再增加一项要求。
Step5
轮第四圈时,报“姓名”+“年级”+“喜欢的动物”+“喜欢的颜色”。
Step6
轮第五圈时,报“姓名” + “年级” + “喜欢的动物” + “喜欢的颜色” + “喜欢的食物“。当然老师可设计自己的要求及顺序。
Step7
接下来,让大家报“姓名”并加入动作。而最后的一个要求,必须变成动作,例如:“王小明”+“一年级”+“猪”+“红色”+“汉堡”,最后的“汉堡”不能用说的,而要用身体做出一个汉堡的样子。
Step8
反复把动作加入,一直到“喜欢的动物”为止;“姓名”与“年级”不用做动作。
指导小叮咛:
1.老师必须掌控时间,尽量不要让学生思考太久,以免影响活动进行。当学生无法记起姓名或动作,老师可适当的提醒。
2.站起来报“姓名” + “年级”+“喜欢的动物”……必须维持在同一节奏,当所有名词转换成动作时,也尽量维持在同一节奏。
3.学生可能觉得“颜色”很难用动作表达,我们可把颜色的动作转换为情绪的表达,例如:红色让人感觉很热情,学生可用大叫、跳跃来表示。
4.“喜欢的食物”不一定只能用一个动作完成,比如说:“炒饭”,学生可先演饭,然后再演被炒的过程,让大家了解这就是炒饭。老师尽量鼓励学生不一定要做到与实物完全相同,不妨加入自己的想象,就像橘子不一定是球形,也可能是一片。
5.当所有姓名与动作完成时,让全部学生站起来,从头到尾不间断做一次。然后询问大家,谁做了哪些东西?谁喜欢吃什么?达到培养记忆力的目的。
6.别忘了在过程中,与同学共同分享与欣赏别人的创意。
戏法一点灵:
Q:老师,我不会做鸡腿.怎么办?
A:各位同学,大家帮忙想想看,鸡腿要怎么做?(老师可让大家发表不同意见)……好!也许我们可以把身体卷起来,再伸出一只脚,就像是一只鸡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