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才的启迪与性格教育(不断更新中...)

(2007-12-20 11:52:53)
标签:

教育杂谈

性格教育

表演

少儿

分类: 表演分享—表演经验和方法
    最近在读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日本著名音乐家铃木镇一撰写的《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这种理论的东西,一直很怕枯燥,但是阅读之前仔细看了介绍这本书的内容是铃木先生多年教学的积累,而且书很薄,就很有信心来读了。里面有很多精彩和值得借鉴的地方,拿出来和妈妈们分享。
 
    “天才的启迪与性格教育”
     一粒种子,不种植栽培它是永远不会生长的,这是真理。当我观察儿童的才能成长的各种方式时,据我看来,才能的成长状况与小草和树木是没有根本的不同的。
 
    才能,就像一粒种子,不催发它是不会发芽的。不久以前,我在报纸上读到一篇报导,说发现三千年的雪松种子,当将它种植后,它发芽了。孩子的才能同样如此:如果没有土壤、水分和阳光的催发,它永远是一粒种子。初期的启迪对于所有才能的成长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常看到母亲抱着宝宝说话,指着花朵或玩具,对他说:“真漂亮,真漂亮,”或把食物拿给他,反复地说:“好吃,好吃”。她们每天都耐心地对宝宝说话,一遍又一遍地使用许多不同的词汇,不管宝宝对此是否感兴趣。从表面看,这种重复似乎完全是无用之功。然而,这对于发展宝宝的语言天赋是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是一种像对植物每日都浇水、照太阳、施肥来促使它们发芽那样的重要工作。可以说,不光是启迪说话的能力是如此,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我有一个弟弟,经常为他的宝宝播放优美的唱片音乐。或许是由于每天都重复,宝宝开始喜欢上音乐了,只要是一播放唱片,她就不哭了,或者就会很快安然入睡。她成了一个乖孩子,从不纠缠着她的父母哭闹。尽管她还是个孩子,但只要是一播放唱片,她似乎就被优美的音乐所吸引,就能安静下来,当她长大了一点,她比同年龄的孩子要早一些开始唱歌,而且唱得准确。
 
    不论是促进才能还是草籽的萌发,由于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才能在开始培养之后,半途而废是非常不好的。如果你播种一粒种子,供给它们一两次水分和阳光,而后就弃之不顾了,令土壤干涸,那么它的发芽就会迟缓,或更为甚者,它会死亡。语言也是一样。如果每天反复地给以催发,那么这个孩子学说话就不会中断。由于综合环境的不同,每个孩子开始说话的早晚都不一样,这一事实证实了上面这一点。
 
    考虑一下家庭内形成的状况。比较一下长子和后生的孩子就能发现,排行越后的孩子,开始说话越早。那些有两三个孩子的人肯定会观察到这一点。这是才能萌芽的天性。因此,断定说话开始得早的人就比开始得晚的人聪明是草率的。
 
    因而,为使才能萌芽,需要有重要的“催发”这个条件,还有,催发的份量影响着发芽的时机,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在萌芽阶段存在着生长的差异;但是很显然,在后来的幼苗阶段,呈现出更多的不同外表取决于指导者的技巧和初学者的努力。
 
    我对我的五十多名年幼的儿童那各式各样的才能进行了比较,我观察到了各种性格。那些有悟性的和吃苦耐劳的孩子总是遥遥领先。通过对他们的实际教学发现了这一个事实,我想我必须探究一个孩子的吃苦耐劳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也就是说,我开始思考,性格到底是天生的还是通过教育而形成的。这直接关系到儿童才能发展的成功与否:如果吃苦耐劳而有悟性的性格能够形成,那么,培养儿童才能的任务就会变得容易了。
 
    带着我的这一看法,我全力以赴地观察导致儿童性格形成的诱因。其结果是,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性格不是先天的,就像才能是通过从幼年起的日常生活、催发、环境、训练和指导等等培养而成的一样。
 
    如果有人不断无缘无故地夺走孩子手中的东西,这个宝宝就会变得警觉并且开始拒不松手。等到他长大一点,他就会学会将手中的饼干藏到背后。
 
    随着他一次又一次地逐渐将这种作法变为习惯,这就变成他的秉性的一部分了。在一个有许多孩子的家庭,头生的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受到格外细心的养育,而且发展出一种有悟性的本性,相反,最小的同胞弟弟妹妹,尤其是如果他们的年龄与上面的孩子较接近,他们必须经常保护他们的东西不被大孩子夺走,最终,就发展出一种截然不同的性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