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风雨]-----一本流水帐册
(2009-06-16 19:41:50)
标签:
行水流云文化 |
分类: 文字博客 |
序言:能记住的事情总是那样刻骨铭心,记不住的事情总是灰飞烟散。
1)八十年代卖冰棒
小时侯就背着泡沫箱子,到冰室排长长的队批发冰棒,用破旧的棉衣裹着,放在28式的自行车上打好绷带,去抢每个路口,最有利的位置,开始了一天的叫卖生活。
为了给自己找些学费,贴补家用,卖冰棒是我们小孩能做的也是能做到的事情,几年的炎炎夏日下来,给自己总结一个经验,卖冰棒一定要起的早,位置抢的好,那样才卖的快,一般都是摆在人来往多的路口,在那里搬个小凳子就在那里坐着,慢慢等买主来光顾,一天下来早上10点卖点最好。其次就是下午3点后,记的最深的是自己头一天搬着个泡沫箱子在烈日下晒了一天。一只冰棒都没买出去,最后全部化掉自己喝了冰水了。也不少没父母亲笑骂,这点能力都没有,卖个冰棒都卖不出去,后来从二哥那里得知道密方,先取之得道,后思者有绪,从10支批发从头在来。最后慢慢的到心中有底一天下来能卖100只可观,欢喜。
一只绿豆冰棒批发3分钱,卖出5分,大雪糕批发5分,卖出1角,各有各的好。前者不易溶化,后者易溶化。大胆的大雪糕多批,碰上不巧只亏不赚,胆小着多批绿豆冰棒,前后能呼应,不赚不赔。
我最爱去露天电影院那边叫卖,只要自己多喊喊,不到半场戏的工夫就能把箱子里的冰棒全部卖完,最后还能爬上树看看后半场电影。
一年一年的过,人的思想也在变化,虽然还是利用暑假卖冰棒,那时城里的冰棒越来越少人吃了。都喝着冰水,吃着像球一样的映着五颜六色的冰激琳。那时的我只好,远外谋生,骑着自己的28式飞鸽牌自行车,沿着农忙的山路到农田里去叫卖,每次我们一去,地里忙夏收的人们离田休息之际,会买上大雪糕以解炎热。由与来回城里较远,一箱大雪糕定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卖完,之后还有预订之约。当初我为何不想过自己为何不运两箱冰棒去卖了。没想过就是没想过,只知道把箱里的大雪糕卖完后自己就去山间的渠道里游泳去了。
每次最开心的就是夜晚回到家,把所有的钱分类好后一遍又一遍的数着数着,成本多少,赚了多少,喜出忘外,从批发5分钱卖1毛一只冰棒渐渐的变成批发1毛2卖2毛到3毛钱,我记的赚的多一次一天下来将近30块。当我把每天赚回来的钱多和少交给我的母亲时,忘了自己背上被炎炎烈日晒的透黑的皮肤上那一层层不曾褪去的白色的躯皮。对着母亲的笑,我内心只有喜悦。
2九十年代送汽水
江南机器厂,有一个海南来的老板,在斜坡上开了家名叫“大圣饮料厂”,只见一瘦瘦高高的人手里拎着个黑色的公文包,嘴边还留着两跟看上去很醒目的小长胡须。
我被应聘上了。厂里就四个人,我负责送货工作,海南老板刚到宝地,就一块挂的歪歪的“大圣饮料厂”的牌子,加上不到半车的空饮料瓶,
一天的工作开始了,我卸下空瓶交到两个来自城边的乡下妹,由她们把空瓶整齐的放入大的水池里浸泡。约半时辰,饮料瓶上的旧标签被水浸泡后都渐渐的浮上水面,接着开动池子中央的机器。两名女工靠在大池子边上用手捞出空瓶把瓶口插入机器上带有毛刷地方进行清洗过程,
我的工作就是从第三个清水池里捞出这些瓶子,把瓶口朝下放入大大小小的箩框里,想不到一个靠一个紧紧的挨着能放下百来个清洗“干净”的空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