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陈堡镇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
(2013-10-03 20:05:53)
标签:
学校层面计划 |
分类: 信手涂鸦 |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为了有实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依托周边社区的资源优势,开发以“乡土特色为载体,感恩教育为起点,实践能力为宗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超越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广阔的世界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使学生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2)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学生通过走进社区、走进农田、走进敬老院,亲近、考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丰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品德优良、具有良好艺术修养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现代小公民。
2.各年级课程内容及目标
年级 |
活动板块 |
建议活动主题 |
实施要点 |
年段目标 |
三年级 |
人与自然 |
1.认识天气 2.校园绿化情况调查 …… |
与科学、思品课相结合,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
1.通过调查、访问,走向田间地头,了解陈堡的特产,感受家乡农产品种植情况,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图书,学会给图书包上亮丽的书皮,整理书包和班级图书箱,维护班级图书的干净整洁,让浓浓的书香陪伴学生快乐成长。 3.让队员们参与种植、浇水、修剪、收获等活动,充分发挥他们主人翁精神,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使队员们在活动中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学习环保的知识与行动,提高环保意识。 |
人与社会 |
1.走进陈堡特产 2.秋天的田野 …… |
借助陈堡特产、地域展开。 |
||
人与自我 |
1.我们都来爱护书 2.班级小主人 …… |
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习水平的提高,开学后与班级开门红活动结合。 |
||
四年级 |
人与自然 |
1.千姿百态的桥 2.寻找春天 |
了解认知桥的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找春天,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
|
人与社会 |
1.关注身边的垃圾 2.节水行动有你,有我 …… |
环保教育,落实行动,节约用水,刻不容缓。 |
||
人与自我 |
1.课间十分钟 2.班级图书角 …… |
与班集体建设结合。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
||
五年级 |
人与自然 |
1.我与蔬菜共成长 2.家乡水环境调查 .…… |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了解蔬菜对于人类的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常吃蔬菜的好习惯。了解家乡水环境的变化。 |
1.通过参观蔬菜市场、蔬菜种植基地以及收集各种蔬菜的资料并进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2.让学生通过关心母亲,为母亲做事,来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或事,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 3.关注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宣传节俭是美德的思想,倡导低碳生活,节约能源从我做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通过开展水环境调查,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增进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
人与社会 |
1.感恩母亲 2.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 |
与校园安全活动、传统体育活动相结合。 |
||
人与 自我 |
1.我们的零花钱 2.社区我的家 …… |
与低碳环保教育、社区服务相结合。 |
||
六年级 |
人与自然 |
1.我们需要新鲜空气 2.走进中国饮食文化 …… |
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实际烹饪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 |
1.通过调查空气污染的程度,让学生了解清新空气的重要 2.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提高综合分析、数据统计的能力,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资料信息的能力;通过活动,提高观察、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研究老年人的愿望与困难探讨出关爱老人的方式。在活动中感受到老年人为国家的建设和子孙后代付出了很多,尊重老人、关爱老人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通过采访老师、同学,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感受小学生活的多姿多彩,从而更加珍爱生活,感谢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情操。 |
人与社会 |
1.关注留守老人 2.难忘小学生活 …… |
采用调查、访问的形式了解老人们的生活。与元旦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相结合, |
||
人与 自我 |
1.网络生活你、我、他 2.你快乐吗?学生快乐指数调查 …… |
关注生活,学会生活,从生活中感受智慧的力量。 |
三、课程实施
1.课程组织及职责
为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到位,学校建立领导小组、教研组等活动组织机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校综合实践活动总体规划、指导,教师的培训,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的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事务。教研组主要负责做好本组教师备课、上课和活动资料收集整理等活动。同时受领导小组领导,研究并确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及学校、年级、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步骤。
成立以镇关工委相关领导为顾问、学校校长为组长的特色建设领导小组。审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制订相关条例,检查陈堡中心小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实施。
组长:时来全
成员:朱雷云周淑华 金月琴 姚长梅
收集的资料包括:活动的影像资料(包括老师和学生的作品),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体会、感悟、反思等写成的活动日记或小论文,小组活动记录表等。学校开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览室,以备活动资料的整理、收集、展示与学习。
(6)考评制度跟进:学校建立相应的课程考评制度,对在该课程中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的学生进行一定奖励。
4.教师安排:充分利用本校教师的兴趣和特长,配备了一支“兼职+特长”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兼职职教研员1名(朱雷云)。主要负责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管理、协调、科研和校本培训工作并担任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教学任务。兼职教师名(周淑华金月琴
姚长梅
学校对于课程实施在师资配备、考评制度、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完善基本的课程制度,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可评。推动任课老师的专业发展,保障课程落实。
(2)课程资源积累——形成课程案例,增长专业智慧
每一个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后,都要整理形成一个完成的案例,便于教师下次活动时参考与二次开发。案例内容可以包括活动背景、活动目标、主题确定、活动时间、活动年级、活动任务、活动准备、活动具体实施过程(确定主题、实施阶段、课题总结、成果展示、活动延伸、活动评价)、活动反思、附件:典型课例、活动照片、活动评价表表格、文本(计划、问卷调查表、访谈记录)、学生成果、活动体会(学生、教师、家长体会)等。
四、课程评价
1.对学生评价:建立以档案袋为主要依据,以星级评定为主要形式的评价体系。让学生按活动小组建立自己的活动档案袋,保存本小组活动所获得的主要资料。比如学生活动的照片、搜集的资料、体验日记、作品、调查报告等,提供给星级评定时参考、作为星级评定的主要依据。指导老师设计“星级”评价汇表。每次活动后,经过评议,会在评价汇表中给组员画上“星”作为奖励。
2.对教师评价: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其活动效果与质量,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强化对教师的评价,就是抓住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对教师的评价旨在调动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强化对学生活动过程的指导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活动方案、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的组织管理、活动记录以及活动总结、活动成果的等。要求每位教师在期末完成一个完整的案例,并进行课例展示,使之成为一种常态予以落实,促使教师不断积累并擅长该案例主题的指导。
3.评价的注意事项:(1)注重过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标准。(2)尊重多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鼓励并尊重小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