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读研日记 |
电影《为人师表》观后
2004.5.30 周六 阴
今天上午又是我每周必盼的教育学原理课,王老师的“第三讲:教育是如何发展的”?内容结束后,又给我们放了一部美国故事片《为人师表》。
这部影片描写了坐落于美国南加州一小镇上的一所“不合格中学”——加弗尔高中发生的事儿。与上次的影片《春风化雨》截然相反的是,这里的学生大多为一些少数民族(西班牙裔)的后代,属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孩子。他们普遍家境较差,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与环境。如班吉课余要在车铺帮忙修车;安吉有个年老多病的奶奶……男孩们经常打架滋事,女孩子则忙着谈恋爱。学生们的学习基础较差,他们上课时来去自由,课堂上随意起哄,纸片漫天飘。
影片的主人公艾斯安迪先生是一位前来应聘的高中数学教师。他虽然其貌不扬,不苟言笑,但就是凭着教师的神圣使命感和水滴石穿的劲儿,牺牲了很多自己的休息时间,带病上课。硬是将原先对“-2+2=?”不知所云的学生,教育成顺利通过全国高等数学微积分越级考试的佼佼者:18位学生参考全数通过!成为加弗尔高中有史以来的特大新闻!艾斯安迪自己也深有体会地说:“如干别的事我会有双倍的薪水,也无需这样的辛苦!”他的身上有一种令人钦佩的韧劲:对任何事儿都不轻易认输!当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这一学校学生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成绩表示怀疑,要进行调查时,他亲自跑去与其据理力争。后又说服学生用实际水平证明自身的清白——重新考试。艾斯安迪拖着病躯辅导和陪伴学生复习,还亲自下厨做夜宵给学生吃。证明自己的过程是艰难的,而证明自己的结果是令人开怀的:全体参考学生再一次全数通过考试!
感情是交流出来的,心与心是交换得到的。那些桀骜不驯的孩子们后来变得特在乎他们的数学老师,懂事得让人心痛。艾斯安迪的妻儿也是他忠实的支持者。因而,从另一角度而言,艾斯安迪是幸福的,他有家人的支持和抚慰,也获得了学生们真诚的爱戴!
曾几何时,我也曾教过这样素质的学生和全校的乱班(但中国学生再调皮看来也逊色于美国学生)。出于我在学校的威严,也没遇到任何厉害角色敢当面与我“叫板”。一直问心无愧的是,我出于老师的良知和对学生的爱心,再辅之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多孩子在离开我踏上人生征途时,都有了自己的一些理想,不甘人后,学会寻求自己在社会中的最佳定位。看着他们的转化,我感到自己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尽管“吃饭的本领”——声带受到了不可逆转的严重伤害,但我欣慰的是:咱也为社会做了点啥!也算没有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