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JJDOOXY
JJDOOXY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585
  • 关注人气:2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文:盘点“中国风”男星 周杰伦林俊杰后弦比高低

(2009-12-26 03:36:16)
标签:

jj

林俊杰

林俊傑

周杰伦

陶喆

王力宏

后弦

中国风

创作

娱乐

分类: 世界杰闻

2009-12-23 16:49:15


http://www.022net.com/ImgFiles/fashion/200912/2009122316472160441.jpg周杰伦林俊杰后弦比高低" />
周杰伦(资料图)

    周杰伦

    随着2008年《魔杰座》这一张魔幻专辑的成功发行,JAY的转型掀起了全国“魔术”热的高潮,周董更是在采访中大秀魔术技术。不可否认,周董的号召力,全民魔术又恰倒好处的配合春晚,红了刘谦叔叔。周氏“中国风”暂时搁浅,据相关消息称:周董下张专辑将继续延续周氏“中国风”路线,据说会是收录最多周氏风格的一张经典专辑。

http://www.022net.com/ImgFiles/fashion/200912/2009122316473660456.jpg周杰伦林俊杰后弦比高低" />
陶喆(资料图)

    陶喆

    做惯了歌手,已经开始计划自己的收山之作;将会在自己的演唱会上大玩“复古”风潮。当被记者问起,以后有何打算时,语出惊人的说出:将转型做导演。未来的重心将放在导演,编剧上。虽然很让人惊讶,但也并不希奇,这并不是创作歌手里的先例。周董变是成功转导演的创作歌手,并且很成功!~~~所以,我们更期待陶喆能否成为第2个“周董”。

http://www.022net.com/ImgFiles/fashion/200912/2009122316482960509.jpg周杰伦林俊杰后弦比高低" />
林俊杰(资料图)

    林俊杰

    出道前就凭借创作才华崭露头角,所创作的歌曲是大牌艺人的最爱,03年这个爱音乐的创作歌手从幕后走到了幕前,首张大碟《乐行者》一出场,就在新生代歌手中闪闪发亮。

    然而,一直想做自己的JJ还是在上张专辑《JJ陆》里大打“潮流”牌,与“小猪”罗志祥一起加入潮流男偶像行列。《不潮不用花钱》清晰明亮的Swing,女生的唱白,都是一种创新,一种突破,JJ或许可以试着多尝试这种电子舞曲风格,大胆尝试就等于成功一半,加上原来没有新鲜感,定会让人听了回味无穷。这也让我们记下了JJ可爱的一面,不在是忧郁的才子,更多的乖巧,也是一直要坚持的。

http://www.022net.com/ImgFiles/fashion/200912/2009122316484960530.jpg周杰伦林俊杰后弦比高低" />
王力宏(资料图)

    王力宏

    2008年埋头半年做音乐的王力宏,终于有成果了!他的新专辑突破自我音乐的樊篱,首支主打新歌让电吉他与琵琶对飙,这支单曲名为《摇滚怎么了!》,它开启了王力宏转型专辑的序幕。对于王力宏来说,转型不是第一次。

    出道以来,先是演唱为主,创作为辅,当起来“优质偶像”;接着又以情歌全创的形式转型“创作偶像”,直至后来转型创作、制作、演唱三位一体风格多元化的“Music-Man”。

    2004年,王力宏创又造了Chinked-Out这样的音乐概念。他又将中国风与HIP-HOP融为一体,开辟了新的音乐市场。现在又大玩摇滚,将琵琶与电吉他放在一起演奏,对于这个音乐怪才来说,不做这些,才是让我们惊讶的!

http://www.022net.com/ImgFiles/fashion/200912/2009122316490860548.jpg周杰伦林俊杰后弦比高低" />
后弦(资料图)

    后弦

    与前辈相比,同样是“中国风”路线的后弦,曾在内地掀起空前的内地创作歌手人气高潮。在内地,这一类风格的歌手并不是很多,而后弦又以“中国”为主,开辟了属于自己的“宫调R& C”风格。其歌曲一度位于各音乐网站排行榜首,久居不下。

    然而,后弦并未满足现状。沉寂一年,终于在今年推出自己的转型之作“幻想系三步曲”之一的《娃娃脸》。

    《娃娃脸》是在音乐创作上追求创新多变的后弦,精心酝酿,激荡出的一首转型之作。同时,再度掀起各种视听,下载高峰。同时后弦也用这首歌宣告,科技时代的爱情故事,将不在复杂。表情时代来了!~~~


    原文地址:http://022net.com/2009/12-23/496232333354123.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