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西安省亲,亲戚朋友推荐我去看看投资25个亿兴建的法门寺文化景区。
十九年前,我曾经与法门寺有过一段工作上的交往,所以,对法门寺有一种特殊的情怀,每当我说起法门寺,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舍利塔上风铃的声音。那时,几乎每个月都要去法门寺办事,快接近寺庙的时候,我都会机械地将车窗摇下来,从老远的地方就竖起耳朵聆听风铃发出的串串响声,一路将我带到法门寺,心境也随着铃声慢慢沉静下来,不一般的享受!。
1990年,我有幸组织过一个香港佛教团访问法门寺,随后团长释永惺大法师,便产生给法门寺赠送佛像的想法。后来经过一年多的准备、来来往往的传真电话商谈以及烦琐的入关报批手续,于1991年12月将一尊价值28万港币的缅甸玉卧佛敬献给法门寺,后又多次组织境外朝香团来法门寺朝拜。那几年,凡从境外捐助法门寺的衣物等,均经我转送给法门寺,由此便和法门寺、当时的主持澄观法师接下不解之缘。屈指一算,这尊卧佛已经在法门寺安家十九个年头,而澄观法师已经圆寂有十个年头了。

车急速的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我的思绪一直不断,期待着那悦耳的风铃声。感慨西安的变化,高速公路一直修到法门寺景区,速度和舒适程度显然比以前改变了许多,但是我久违的风铃声和若隐若现的法门寺舍利塔,完全消失的无影无踪,完全被埋没在景区的某个角落里,一下子失落了许多,找不到过去的感觉。



车子终于在一片开阔的地方停了下来,眼前金碧辉煌、豪华奢侈的设计风格,让我惊叹不已。景区总规划为9平方公里,主要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及合十舍利塔四大部分组成。再细分一下为:佛区、法区和僧区。佛区,占地1000亩,主要建设安奉佛祖真身指骨舍利的合十舍利塔,和供僧俗四众瞻礼朝拜的10万人朝圣广场,供大型法会或庆典活动使用。法区,占地1000亩,以当代法门学研究成果为基础,融佛史和佛学为一体,全面展现佛教文化和唐宫珍宝之精华。僧区,占地1000亩,主要建筑是寺庙和地宫。东汉时期因舍利建塔,再因塔建寺,当时名为“阿育王寺”,唐朝时更名为法门寺,并有“关中塔庙始祖”的美誉。新修建的佛光大道则是将佛、法、僧三区连成一体的景观主轴线。
佛光大道

合十舍利塔

手持120元一张门票进入景区,即刻由等候在一旁的工作人员接待,免费为游客介绍景区情况,不免有些欣慰。一群互不相识的游客,在工作人员一边讲解一边参观的的引导下,进入了设定区域,前后不过几分钟的讲解,游客已经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带入宰割区域。就在佛光门旁边,刚才还是空无一人的空地上,不知道何时已经站立着一排着装整齐统一、清一色的男性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手指一挥,我们这一群游客便交给下一站工作人员的手中。第一步引导游客排队,向摆放在桌子上的一尊佛像敬献一炷香,第二步引导客人写下为家人祈祷祝福的语言,第三步布施399元,获得一盏蜡制的小小莲花灯,附带着这张写着祝福的纸条,放入眼前的莲花池,三步棋衔接的天衣无缝。我不禁纳闷,景区又不是寺庙,有何资格做此种类似法事的活动?凭什么在游客刚刚踏入景区的第一时间,就布下宰人的天罗地网呢?不够厚道! 我失望了。
佛光门

烈日炎炎的天气,毫无遮阴的大广场上,就好像一个露天烧烤炉,游人不得不选择乘坐电瓶车进入景区,每人再缴纳20元。不敢想象,到了西北的冬天,这里会不会是一个人造的风口?且不说乘坐电瓶车失去观看沿途雕塑和佛教故事的机会,就驾驶电瓶车工作人员的态度,已经让你失去参观的兴趣,并由此产生一些不好的情绪。一位老者和颜悦色地询问驾驶电瓶车的服务员,能否讲解一下景区的情况,即刻遭到工作人员小姐毫无羞耻、厉声的答复:“我啥都不知道,咋给你讲!!”。全车游客哗然。既然是人造景观,是不是应该以服务游客为工作重点?能不能增加点人文的东西和人性化的服务呢?否则很难成为“万世人文经典的世界级文化景区”。这样的服务水平,怎么能够和如此高档奢华的景区相媲美?我再次失望。
电瓶车载着我们来到法门寺寺庙门口,抬眼望去,昔日辉煌灵气十足的法门寺,似乎有点被“遗弃”的感觉,像受气的小媳妇,卷缩在墙角,与金碧辉煌的景区形成鲜明的对照。当年因舍利建塔,再因塔建寺,如今因寺建景区,怎么寺庙没有被厚爱的意思?是不是有点主次颠倒、喧宾夺主的嫌疑?站在寺庙门口,我再次打开印刷精美的导游图,发现寺庙原来就游离在整个景区以外,看样子从一开始,设计者就是将法门寺当成招摇的幌子,借法门寺的知名度,招摇呐喊,搞的是封建迷信的那一套。法门寺被整个景区包围在一个角落里,原本去法门寺的道路被封起来,想进入法门寺,必须从我景区过,留下买路钱。我彻底绝望了。

将近三个小时的游览过程,受益最多的还是在寺庙朝拜的过程,寻求到心灵的沉静和放松。走出庙门的瞬间,我再次紧张起来,唯恐被忽悠上当受骗。富丽堂皇的景区部分让我感到周身不舒服,似乎到处都是陷阱。让我感受到来自佛教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反到是那个小小的有点破旧不失苍苍的寺庙。
神圣、庄严的法门寺永远在我心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