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卡镇和K村各有利弊
标签:
旅游 |
迈泰奥拉毕竟是山区,所以气温变化特别大。昨天晚上药店房檐下的温度指示牌还显示着29度,可一觉醒来那上面就变成17度了,可见半夜温度只有15度左右。因对此估计不足,早上出来跑操没穿外套,哈,着凉了!
吃早饭的时候无意间看了一下小镇的公交车时刻表,突然发现周末的上山班车发车时间是8点半,比平时提前了半小时。立马看表还剩下四分钟。背上包马不停蹄、一路小跑就来到了总站。
比昨天客气些的另外一个小姑娘用听不大懂的英语对我们说:车已经走了,但是,可能在花坛处还能等到。
说了声谢谢,二话没有就直奔花坛,二分钟不到就看见了喷水池,尤其令人欣慰的是见到花坛前站着好几个等车的人,看来有戏。走到一问,果然车还没来。哈,看来自助游,如果价格合适,住市中心真的很有必要。
这次我们学乖了,拿了张用希腊文写的地名递给司机看(头天晚上请酒店女老板给写的),司机二话没说准确的给我们停在了圣尼古拉斯修道院的门前。
我们今天的硬指标就一个:圣尼古拉斯修道院。
修道院就在路边,它的照片也常常会出现在明信片上。
有两条路可达修道院大门。一条是石子车道,汽车可一直开到WC跟前。另一条路是台阶,攀缘而上,直达大门。
我们只能选择“腿儿”着上山了。好在今天天气凉快,早餐又吃的结实,正好消消食儿。所以,没觉得累就进入了修道院的小教堂里。
说它小一点儿都不假,两个大厅每个都只有10平米左右,光线很暗,年久失修。据说现在这里已无人修行,只能靠旅游业为生。所以,教堂虽小,礼品店挺大。
教堂虽然很小,但五脏俱全。两个“大厅”内画满了宗教平面画,据说是16世纪时一位来此修行的僧人独立完成的。
《最后的审判》放在了“凡人大厅”的东墙上,所以,《圣母最后的睡眠》只好放在了“圣徒大厅”的西墙上。正厅穹顶的大吊灯上挂着一枚五彩缤纷的大彩蛋,很有特色。
也是可惜,从进门就有一位教士跟着你,根本没法打开照相机。其实,人家是好意,看你是否有问题好随时回答。但是,搞的我想拍《圣母最后的睡眠》的“最后的念想”也无情的破灭了。真遗憾。
没用半小时就把圣尼古拉斯修道院看完了,四周自然景色也是很美,可那天阴天,出来的照片色彩不够。
地图上标出的小路,站在修道院的峰顶就可看到。所以,下山后顺着小路一会儿就来到了K村。
路上见到一些山岩石缝摆满了花红柳绿的条幅,询问当地人,说是今天是个什么宗教日,迈泰奥拉特有的。可惜没问出什么细节来。
希腊的旅游胜地,从海上到陆地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令人陶醉外,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常常会使人流连忘返。所以,常常会加长旅游计划。对那对儿11次飞赴帕特摩斯岛的德国游客越来越理解了。您想,海滩三十几处,教堂有名字的就有67座之多,加上三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小城市,就是来上22次也有的让你看。
K村的旅馆多如牛毛,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很多小店都关门大吉。问了一家“Roos To Let”的看门人,这里每人每晚只需5欧元即可入住,可惜主人还在睡大觉,没有看到房间的条件。
来迈泰奥拉旅游的大部分房车的露营地也在K村。算起来,K村的游客数量比卡镇还要多呢。
尤其是,住在K村,可一天跑完迈泰奥拉所有的修道院。而且,步行途中还可拍到很多好角度的照片。比如巨石做背景的卢萨卡修道院、五条巨石笋中间透着K村的红房顶等等。怪不得老周选择了在这里下榻,对于飞毛腿儿的他来说,是个非常明智的决定。
但是,如果有时间还是住在卡镇更好些。这样,生活既方便,对迈泰奥拉人民的生活也有更进一步的感受。
卡镇虽不大,但是主大街有3公里长,大街两边各种建筑连成了片。中心广场就有三个,个个都有喷水池。每到夜幕降临,广场四周和主大街上到处都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卡镇人们的生活就展现在你的面前。这些内容K村可没有。
卡镇的镇公所通向山里的路两边就是卡兰巴卡老城。新主大教堂、11世纪的小教堂、周末早市等特殊的景观就在这里,值得一看。
还有那些建在巨石脚下的民宅,真担心哪天山上的大风把石头吹下来,房子非被砸到18层地狱里不可!但小镇人民就是那么放心大胆、悠悠哉哉的生活着,几十年了,也没出现我担心的那种事。
看着那些在自家阳台或花园里围坐一起,喝酒品茶,团团圆圆的景象,真是令人心旷神怡,感觉有点儿人间仙境的味道。
11世纪的小教堂是卡兰巴卡最早的教堂,其实也并不小,长方形的大厅能容纳几百人不止,虽然穹顶周围是红砖红瓦的拜占庭式,但是那座深褐色高耸的钟楼令我想到了锡米岛,那不是意大利人的杰作吗?
现在的小教堂兼有博物馆的功能,入门收取1.5欧元的费用。
只一出国,太太便将我兜中的银两搜刮殆尽。所以,站在门前,囊中羞涩,没好意思进去。
那天里面正在准备进行一场正式的宗教活动,好像是为孩子洗礼。抱着孩子的爸爸西服革履,妈妈也打扮的人模狗样的,身着各类正式服装的男女老少站了一院子。当一个拎着小皮包的教士到来后,大家纷纷进入教堂,不一会儿里面就想起了音乐。陆陆续续的仍有不少来迟的人匆匆而入。看来希腊这种活动没有严格要求,客人只要在分圣餐前到达,让主人看到你就算完事儿。
从参加活动的人群看,可能很具迈泰奥拉人的特色。基本长相接近,高度比塞城的人明显矮了,几乎没有超过我的。但是都很粗壮,除了典型的直鼻梁、尖鼻头外,脸要宽些,下巴也肉糊糊的。女人出现些“航母级”的,人比塞城人更加冷漠。所有抬头看见我镜头的人,立马把脸拉下来。就差没大声轰我了!
卡兰巴卡的商家宰客现象十分明显。
我们的酒店本来在电话上都说好了价格,可真进门后却说没有我们要的房间类型,只有比我们预定的价高的房间。
我们一听就打算离开,老板立马喊住我们说是上去调整一下。
下来后又说必须要用他们的早餐,每人加5欧元,还说5欧元算是便宜的,如果自己解决肯定要贵。
我们一听又要转身,老板只好答应按我们网上确定的价格给我们房间。
第二天我们去超市一看,价格与塞城基本相当,5欧元自办早餐两个人都够用了。而且,小镇不大竟有两个超市,其中一家还是“迪亚天天”折扣店呢。离我们住的酒店走路都不用十分钟。
卡兰巴卡街上所有的商店里都没有明码标价(超市除外),连出租车都是一样,漫天要价。所以,千万记得要和迈泰奥拉人侃价哦。
圣尼古拉斯修道院
院里僧人的自留地
钟楼弃用,用它代替了。
真像是人工的。
这上面的人工迹象十分明显。一定曾经有座小教堂。
上帝创造动物
圣尼古拉斯也是兰花指。
哈,终于找到了《圣母最后的睡眠》
K村村口的标识。
宗教节日
K村中心花园的雕塑还有点儿艺术性
像是两个来自墨西哥的背包客
这是他们安营扎寨的首选
回到了卡镇
夕阳下的尼僧院
这一组巨石常常出现在明信片上
卡兰巴卡房一个房顶上会出现多个烟囱。其他地方很少见。
老城的房子看着好新哦。
巨石脚下,小康人家。
卡兰巴卡最早的教堂
啥时我们的“村里人”能穿的这么入时就好了。
哈,终于找到一些“老城”的感觉。
有时间的话,卡兰巴卡周边还有很多好玩儿的。
城市已经发展到铁路的南边,估计10年内,一座新卡兰巴卡镇就会长出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