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 |
伊朗第二大城市就快到了
扎延德河畔。远处天边上还是显示出空气有些污染。看来是周边环境的影响。
伊斯法罕最好的饭店,也可能就是本城最高建筑。
卡珠桥全景
这是该桥上人们争相留影的地方。有机会去找找哦。还有一段故事,可惜忘了!
这座桥当年建造时主要功能是作为防御之用。所以看起来桥洞好像古城堡。
这样具有雕塑作品的绿化带沿河居然有十多公里长
著名的另一座桥:30孔桥
两位“伊玛姆”
买馕的小伙子后面是公交车。在伊朗,公交车里有男女区域之分。通常女士在前面。
位于城中心附近的百年老鸽子窝。其功能与土耳其的鸽子谷类似。
在鸽子窝上看城市
“摇晃塔”,当有人抱着右边的塔使劲儿晃动时,左边的塔会随其摇摆。穿红衣服的女士来自伊拉克,据她说伊拉克没有那么混乱。正在拍照的男士是他们一起的。可据他说,伊拉克很危险,千万不能去。
殡仪馆门前
该清真寺多次被劫掠,几度被火烧。
这就是“万”字和组合起来的十字架。
这扇装饰门出现在很多摄影杂志上,可我们的导游也说不清为什么。遗憾!
一些无所事事的人们居然躺在大厅内乘凉。还时不时地想起来做祈祷。就是这样穷困潦倒的人们还不忘在地上放一块“教”石,头是叩在那上面的。我们在伊朗期间所住酒店内都有三样特殊的东西。一块干净的衬布,一枚制式的“教”石,房顶上
一个指向买家的肩头。
世界文化遗产:伊玛姆广场。
第一道门的门龛内极有视觉冲击力的装饰全部是瓷砖贴成。精美绝伦、独特异常。
寺内的回廊
文字与装饰的色彩和图案完美和谐。一整部可兰经,在最左面结尾时用小字填充结束,不知是有意还是计算不周?
高大浑圆、装饰精美的顶部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在穹顶正中所对应的地面上,有一块“回音石”,导游为我们请了一位专业“呼唤者”站与此石,现场吟唱可兰经,
号称此石是座古老的“日晷”。
大清真寺的顶部是天蓝色瓷砖贴成。
这是皇家清真寺,现在叫做伊玛姆霍梅尼清真寺。顶部的基色是金色的。而且门前没有宣礼塔。
内装饰的色彩与穹顶外部接近。
四十柱宫。导游说,伊朗建筑群中往往会出现一个长方形的水池。他说此宫与印度的泰姬陵相似。可比吗?
柱子都是用木头制成,这么许多年了,也真不容易哦。
柱顶是典型的波斯风格
柱基的雄狮口中可喷水
其实只有20根柱子,另20根是水中的倒影。
哈,像不像我们中国唐朝的画法。
据称这些外墙上原来也都是壁画,被伊斯兰革命的狂热者捣毁。
亚美尼亚人的教堂。伊朗还是有些包容性的。
从教堂的造型上看好像是东正教。旁边的尖顶塔楼是名人墓地。
埋葬在这里的大部分是教堂内的主教们。
小博物馆内有土耳其人屠杀艾美尼亚人的展览,还有在显微镜下一根头发上的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