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级抵押贷款:银行或贷款机构提供给那些信用等级或收入较低、无法达到普通信贷标准客户的一种贷款。这种贷款通常不需要首付,只是利息会不断提高。
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次级"(Subprime)及"优惠级"(Prime)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条件作为划分界限的。根据信用的高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区别对待,从而形成了两个层次的市场。
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那些因信用纪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
在房价不断走高时,次级抵押贷款生意兴隆。即使贷款人现金流并不足以偿还贷款,他们也可以通过房产增值获得再贷款来填补缺口。但当房价持平或下跌时,就会出现资金缺口而形成坏账。
所谓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是相对主要抵押贷款市场而言的,两者服务对象均为贷款购房者。由于主要抵押贷款市场门槛较高,大量信用程度较差的贷款者转向次级贷款,该类贷款对信用要求程度不高,但贷款利率通常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出2到3个百分点。
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美欧日中央银行积极行动……近来,一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引起的风暴正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这场风暴是如何形成的?它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其未来走势又将如何?这些问题一时间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在前几年美国住房市场高度繁荣时,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甚至一些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这就为后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形成埋下了隐患。
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而且,自去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随着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伴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出现,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一些从事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的放贷机构。今年初以来,众多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其中包括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
同时,由于放贷机构通常还将次级抵押贷款合约打包成金融投资产品出售给投资基金等,因此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愈演愈烈,一些买入此类投资产品的美国和欧洲投资基金也受到重创。
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为例,由于受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拖累,该公司旗下两只基金近来倒闭,导致投资人总共损失逾15亿美元。此外,法国巴黎银行9日宣布,暂停旗下三只涉足美国房贷业务的基金的交易。这三只基金的市值已从7月27日的20.75亿欧元缩水至8月7日的15.93亿欧元。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扩大至其他金融领域,银行普遍选择提高贷款利率和减少贷款数量,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显出流动性不足危机。9日,在法国巴黎银行宣布暂停旗下三只基金的交易后,投资者对信贷市场的担忧加剧,导致欧洲和美国股市大幅下跌。其中,纽约股市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下跌387.18点,收于13270.68点,跌幅为2.83%。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如果进一步升级,并扩大至更多金融领域,将会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更加剧烈的动荡。而且,危机如果影响到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个人消费开支,则会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面对已经形成甚至有扩大趋势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中央银行正积极行动,希望通过向货币市场提供巨额资金恢复投资者信心,保持金融市场稳定。欧洲中央银行9日宣布,向相关银行提供948亿欧元的资金。美联储下属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于9日向银行系统注入240亿美元资金。日本中央银行10日宣布,向日本货币市场注入1万亿日元的资金。
美联储本月7日在其最近一次货币政策决策例会后发表声明说,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是美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之一。分析人士指出,这场围绕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形成的风暴如果持续下去,不仅将考验全球投资者的信心,而且也将考验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的危机应变和处理能力。房产如果无法正常变现,就会直接导致金融机构发生风险。
这场最高损失达5000亿美元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所引发危机和恐慌,正逐渐在全球市场蔓延。在国内,不仅中行和工行因投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而被卷入其中,汇金高层人士及央行人士都质疑中国在此时购买美国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用中国的外汇储备来承担美国次按风险不合适。
此事对中国可能还会有另一种反向影响:美国次按风波会挤压大量资金流向新兴市场。而中国的房价在近一年来狂飚突进,政府的调控难度将更大。因此更大的担忧是,中国是否也会出现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引起的危机。
国内的房地产抵押贷款余额已经高达2.25万亿元,总额接近美国。但不容忽视的是,美国在这方面已经发展了50多年,而我们仅有8年的时间。
日益高企的房价所展现出的巨大利润空间,对任何一家商业银行都是诱惑。近年来,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也都开始争食房贷“蛋糕”。
在此情形下,无论个人信用制度,还是银行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中国都不及美国。而且与美国不同的是,国内房地产抵押贷款主要由银行提供,由此引发的房贷风险难以化解。国内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还未建立,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进程也相对缓慢。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就是把金融机构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转化为抵押贷款证券,然后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出售这些证券给市场投资者,以融通资金,并使住房贷款风险分散为由众多投资者承担。
在繁荣周期见顶时发放的贷款,其坏账率往往是最高的。无论是房地产抵押贷款,还是被证券化了的相关产品,只要出现房价下跌的现象,抵押的房产如果无法正常变现,就会直接导致金融机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