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关游记

标签:
剑门关关楼鸟道一线天 |
剑门关游记
2月15日一大早。我们告别美丽的阆中古城,驱车前往剑门关风景区,到达景区游客中心,买过门票,便沿着山路跟随三三两两的游客慢慢前行。山路两边树木茂密,早春暖融融的阳光下,每一棵树都在抽枝展叶、舒活筋骨,每一片或绿或红的新叶在阳光下闪着润泽的光彩,显得生机勃勃。溪水在林间淙淙流过,环境十分清幽。
剑门关因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中“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闻名,它集蜀道文化、三国文化、战争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剑门关风景区由剑门关、翠云廊两个紧邻景区组成,主要景点有剑门关、剑阁道、七十二峰、大小剑山、鸟道、玻璃景观平台等。只是初进山的小路沿着溪流而行,平缓到为实感受不到剑门关的雄奇秀险,暗自里将剑门关与张家界的风光来进行比较,感觉这儿的风光怎么能与张家界的奇美相提并论?说好的“剑门天下险”呢?
山路蜿蜒盘旋而上,山势逐渐陡峭起来,剑门山的奇险也逐渐展现在我们眼前:裸露的砾岩如搅拌过的混凝土,颜色灰黑,坚硬如铁。崖壁陡峭如刀砍斧劈一般,石梯依山傍崖直入云端,四周悬崖峭壁乱石嶙峋。回望刚刚走过的山路,惊觉竟是如此陡峭!
上山途中,三国文化浓郁,俨然三国文化的长廊,孔明立关像、刘备过关像高大威武赫然入目。老远就望见雄伟的关楼耸立在山间,听导游介绍:关楼宽18.3米,高19.6米,深17.7米,全木结构,气势恢宏,再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壮丽场景。现在的关楼是仿照明代关楼重建的,底层为青石条错缝筑成,四面成墙,坚不可摧。墙外黄泥勾缝,墙头枯草萧瑟,关隘寒风四起,很自然的就会想起刀光剑影的烽火岁月,耳边似乎响起了鼓角争鸣、马嘶人喧,眼前浮现出一个个鲜活的面影。思绪跑远了,还是继续介绍关楼吧。坚实的底座上置阁楼两层,重檐歇山顶,翼角凌空,气宇轩昂,开有8扇窗户,檐下匾题“天下雄关”四个金色大字。关楼治世便开,战乱则闭,重现了天下第一雄关的风采。第二层又叫箭楼,砌有瞭望台和射击孔,楼间宽敞,可操武练箭。而登上三楼,清风徐来,极目远眺,顿感神清气爽。楼上展示着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剑门关的诗词佳句,比如陆游的“细雨骑驴入剑门,远游无处不销魂”,李白的“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有一位老者按游客的要求挥毫提笔,一手漂亮俊逸的毛笔字令游客拍手叫绝。推窗远望,关山重重,巍峨的秦岭赫然在目。思绪越过重山,便是那八百里秦川。关楼外,三国武士的雕像比比皆是,就连关楼西侧的峭壁上,矗立着一块巨型石像,当地人称为姜维像,传说是姜维死后的化身。可见在这里三国文化已经深深地植入人们的心里。
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文学家张载在《剑阁铭》中赞道:岩岩梁山,积石峨峨。远属荆衡,近缀岷嶓。南通邛僰,北达褒斜。狭过彭碣,高逾嵩华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世浊则逆,道清斯顺。闭由往汉,开自有晋。昔在武侯,中流而喜。山河之固,见屈吴起。兴实在德,险亦难恃。洞庭孟门,二国不祀。自古迄今,天命匪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灭,刘氏衔璧。覆车之轨,无或重迹。勒铭山阿,敢告梁益。在此引用,胜过我的赘述。
从关楼出来,顿觉饥肠辘辘,恰遇路边一小店,一对老夫妻卖本地特色石磨豆腐,自然要尝一尝啰。豆腐脑柔滑水嫩,麻辣豆腐块筋道耐嚼,吃过唇齿留香。剑阁豆腐的确名不虚传!
我们由南向北继续前行,沿途山路曲折,崖悬壁峭,峰峦耸立。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拍照一路感叹。就说石笋峰吧,一块巨大的石头独立于悬崖峭壁边,像一根刚出土的竹笋,当地人又叫它竹笋峰,竹笋峰高数十丈,通体寸草不生。在它的顶峰,却长着一丛茂盛的灌木,很是奇特。人们形象的将竹笋峰形容成一名怒发冲冠的蜀国卫士,昼夜守护着剑门雄关。再说一线天吧,柱状砾岩与绝壁之间形成1米左右的缝隙,人行其间仅见一线天......移步换景,令人目不暇接。千年蜀道,钟灵毓秀,集雄、奇、幽、秀、险的自然风光于一体,汇唐宋明清的诗人于一地,风光秀美,名人荟萃。既是一处充满诗情画意的旅游胜地,也是一处光辉灿烂的文化宝地。剑门雄关前山雄奇古劲,石梯依山傍岩步入云端,悬崖峭壁乱石嶙峋;后山松翠蓊郁,幽静雅致,古松漫山遍野,苍翠绵延。翠屏山秀美幽深,山路蜿蜒曲折,小桥流水交叉错落,石板路、古栈道峰回路转,蜿蜒盘旋,别有一番情趣。
我们在石笋亭小憩,仰望寸草不生的绝壁上硬生生开凿出一条窄窄的“鸟道”,侄女和我真想去挑战一下,只是同行的父母都年过七旬,一路爬山早已累了。所以只好选择坐观光车到达仙女廊,再乘坐缆车沿2号索道去大剑山最高处的主峰广场,“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确如此!站在广场上极目远眺,数百里山川奔至眼前,茫茫秦岭逶迤而至。东窥云台山矗立长空,西望摩天岭险峻挺拔,俯瞰剑溪河岸,川陕公路犹如一条闪光的丝带,成队的汽车就像蜘蛛在爬行。点点村庄、莽莽山峦尽收眼底。回望刚才坐缆车上山的路线怪石突兀森严、危岩耸立如剑鞘一般,竟生出一丝后怕。
大剑山主峰广场边缘有一座悬空玻璃观景平台,由一段长60米、宽2米,悬于峭壁上的半球形玻璃栈道和一条长24米、宽3米、横跨两峰的玻璃桥组成。在栈道上凌空俯瞰,绝壁千仞,让你头晕目眩、心惊胆战,给人一种超强的刺激和震撼。
距此不远的梁山寺掩映在苍松古柏之中,规模不大,但历史底蕴深厚,被历代文人所推崇。梁山寺大门外有一副对联很有意思,是清代一秀士所作,在此和各位分享:
上联:古寺耸云端,看:仙女桥横,雷神峡吼,金光洞邃,石笋峰奇,风景纵清幽,脱不开贪,嗔,痴爱终是累。下联:雄关排眼底,想:孟阴铭刻,伯约祠堂,铃声夜雨,红树珊瑚,兴亡徒慷慨,说到那功、名,富贵总成空。反复品味,上联一“看”字,让人去欣赏剑门优美的自然风光,下联一“想”字,让人们去评价历史兴衰。对联中列举的“孟阴铭刻、伯约祠堂、铃声夜雨、红树珊瑚”四个典故,均与三国时期的剑门有关。
寺内有一棵树龄1高达500年的紫荆,该树为镇寺之宝,相传为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在剑门关出家修行所栽。该树通体无皮,当地俗称“痒痒树”,用手轻挠树干,树会像人怕痒一样颤动,很是奇特。千年古树下有一口神奇的水井,原名八角井,可惜文革时期被毁。这口井与对联、紫荆树并称为“梁山三绝”。
不知不觉天色渐晚,不得不乘坐旅游大巴回游客中心,还觉意犹未尽。外地游客纷纷抱怨:还有那么多景点没去,感觉对不住150元一人当天有效的门票,说实话,一天时间游剑门关景区还真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