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主游戏的指导策略

(2007-06-22 16:13:58)
分类: 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                 
 自主游戏的指导策略

胡桥中心幼儿园  庄建英

    自主游戏强调自主、强调游戏的主题,是由幼儿自己创造和决定的,强调游戏的过程是幼儿自己安排和设计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强调调整游戏是自由的,自主游戏是孩子个性化的游戏;是孩子领导孩子的游戏。

    但这并不是放纵游戏,并不是让孩子们想干嘛就干嘛,教育者的教育目的是让孩子们健康的发展;自主游戏作为一种教育载体,教师也必须掌握好指导的尺度,讲究指导的策略。

    一、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自主游戏中的角色定位。

    教师要放弃权威,退到游戏的后台,做孩子们自主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教师做幼儿自主游戏的支持者

    1、尊重幼儿对游戏的选择。幼儿是游戏的主体,他们有权自己决定游戏的主题、角色分配、内容、情节,而不需要教师的包办代替、统治支配,否则只会熄灭幼儿游戏主动性、积极性的火花,阻碍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比如,在分配游戏的角色时,教师尊重幼儿的想法,允许他们运用多种方式来完成:自己选出一位负责人,由他来安排角色;按小组顺序、学号顺序来决定先挑角色的幼儿;每次由一位幼儿先选角色,大家轮流;有发明创造的幼儿先选;幼儿选好朋友、新朋友一起玩。

    2、尊重幼儿游戏的创造。在游戏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尝试和探索,允许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创造,而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以免妨碍幼儿的游戏。例如,在教师的意识中,通常是用拱形积木搭建半圆形的房门,把长方形积木当作床来使用的,但当在“娃娃家”游戏里,看到一位“妈妈”却把半圆形积木当作“宝宝的摇篮”时,我大力表扬鼓励了这位“妈妈”的创造性。

    3、支持幼儿游戏的需求。教师应以幼儿的眼光来看待游戏,尽量满足幼儿游戏的各种需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幼儿的游戏予以支持。一方面,教师要满足幼儿对游戏材料的需求,经常添置和更新游戏的材料。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满足幼儿游戏的心理需要,向幼儿多提供游戏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地表现,情地体验。

   (二)、教师做幼儿自主游戏的合作者

    1、形成良好的师幼关系。在自主游戏中,教师和孩子们处于平等地位,没有权威,没有指令,和孩子们一起观察周围世界、谈论现实生活、交流情感经验,在游戏中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自主表现、大胆创造。因此,幼儿与教师亲近了,游戏变得轻松愉快了,幼儿没有了心理负担,师幼平等、关系融洽,幼儿真正成了游戏的主人,教师不仅是教育者更是幼儿游戏的伙伴。

    2、积极参与幼儿游戏。教师应是一位幼儿游戏的参与者。要想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教师就必须具有一颗童心,和幼儿

 

一样喜欢玩具,爱好游戏。当幼儿在玩游戏时,教师也来到他们的身边,和他们玩同样的玩具。这不仅会使幼儿感到游戏是一种很重要的活动,而且还能延长幼儿游戏的时间,此外还能帮助幼儿学习、掌握许多操作游戏材料的新方法。

    (三)、老师做幼儿自主游戏的引导者

    1、教师要诱发幼儿的游戏。教师可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发幼儿游戏的需要:一方面,在游戏场地地置放一些新材料、新设备,引起幼儿开展某方面的游戏。例如,在结构游戏区,张贴“天安门”、“长城”、“故宫”、“颐和园”等图片,以引发幼儿搭建这些建筑物的兴趣;在角色游戏区,放置服饰鞋帽等新材料,以引发幼儿玩“时装模特”游戏。另一方面,教师带领幼儿外出参观、让幼儿观看电影、阅读图书画册等,也能引发幼儿的某种游戏,并使幼儿知道应如何使用材料、如何开展游戏。比如,通过参观农场,幼儿不仅认识到各种家禽、家畜的外形特征、习性、功用及其异同,了解到农场主、饲养员、挤奶员之间的角色分配及其关系,体验到劳动的艰辛,而且还萌发了扮演“饲养员”的愿望,在“农场”里,带“小绵羊”、吃草,给“母牛”挤奶,把“老母鸡”下的蛋装箱集运等。

    2、教师要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在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游戏的发展。例如,在“火锅城”游戏中,当幼儿用面泥做出了许多“羊肉片”、“牛肉片”、

 

    “猪肉片”、“鱼肉片”、“青菜”、“菠菜”时,教师问道:“除了这些以外,我们还能用面泥做些什么?”这一启发式提问,使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思路,想出还能做“豆腐”、“粉丝”、“生姜”、“葱”、“火锅调料”、“碗”、“盘”、“筷子”等。

    3、教师要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幼儿的游戏未能向前发展的时候,教师应适当地给予提示、建议,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开展游戏。比如,当教师发现一个小女孩独自坐在“娃娃家”里,抱着“宝宝”,而她附近的几个幼儿却在玩“服装店”的游戏,这时,教师就走到这个小女孩身边,对她说:“宝宝妈妈,天气越来越冷,你的小宝宝衣服穿得太少了,受冻会生病的,你最好带他到‘服装店’去买件衣服。”可见,教师的话语对幼儿来讲是一种提示,它能启发幼儿更好地去扮演“妈妈”这一角色,关心、照顾好自己的“宝宝”,并能主动地去与小伙伴们交往;使游戏内容和情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教师要讲究自主游戏指导的策略。

    我们根据自主游戏的特点,指导可分三个方面进行:游戏发起时的指导;游戏进行时的指导、游戏调整时的指导。

   (一)在游戏发起时——教师:创设环境、提供材料、个别教育。

    教师通过提供幼儿自主游戏的环境条件和材料,支持幼儿自己选择要玩什么、在哪里玩、和谁一起玩,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投入游戏的主体意识。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教师的态度要让幼儿感受到他们有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使孩子们敢于选择。鼓励幼儿自由地去选择自己的需要和感兴趣的游戏。例如用鼓励语言的启发暗示“你可以去玩你自己的想玩的游戏”,“你还想玩什么游戏?想和谁一起玩或你认为什么能使你最开心?”等,创设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

    2、提供丰富的物理环境。

    儿童的游戏总是在一定的场合、时间和运用一定的材料中进行。如果没有足够的时空条件或材料,幼儿就很少或不能有选择的余地,幼儿的自由选择也就不能实现,游戏的自主性也就无法实现。因此,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并提供可以选择的丰富物理条件。

    (1)自主的游戏时间和空间:

    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是满足幼儿自由选择愉快游戏的基本保证。我们每天保证有一小时以上的自主游戏时间。提供尽可能多的安全的活动空间,教室、走廊、阳台、楼梯拐角、室外场地等诸多场所。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让他们自由选择,让孩子自主割活动角的空间大小和高低位置。

   (2)自主的游戏材料:

    丰富性:提供多样的游戏材料让孩子们游戏会使幼儿有更多的发散思维。例如:孩子们把管状塑料积木和数学游戏棒组合搭成过山车;用彩色绳子把凳子绕在一起做成一艘游船。

    层次性:为幼儿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能促进幼儿学习发展的游戏材料,让幼儿选择并与各种玩具材料发生交互作用。小班幼儿玩具材料的体积要大、颜色要鲜艳、形象要生动,使幼儿见了玩具材料就能产生强烈的游戏愿望。中大班幼儿由于知识经验的丰富,想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可多提供半成品或一物多玩的游戏材料,有助于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增强。

    趣味性:材料的有趣、不断变化、可操作和幼儿能否主动游戏有很大关系。例如教师在走廊上放置的纸箱,一段时间内,有时纸箱成了孩子们下棋的桌子;有时纸箱成了魔术师的暗箱;有时成了小朋友的山洞……

   (3)幼儿自带游戏材料:

    在的幼儿家中都有很多很多玩具,幼儿想带来幼儿园玩的玩具,肯定是他喜欢的,或幼儿园没有的,或是特别新颖和时尚的。这样的玩具特别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更能引起同伴的共鸣。有一次,大班孩子从家里带来了一个国外的新玩具“叠叠乐”,这个玩具在孩子们自主游戏中“热”了足足两个星期,从简单的玩“叠叠乐”,发展用纸、小凳子玩叠叠乐游戏。

    3、个别教育的支持

    幼儿在选择游戏中表现是不同的,有的幼儿能很快找到游戏材料、伙伴,友好协商进入游戏;有的幼儿久久不能融入到自主游戏中;也有的幼儿为了玩具材料发生争执,游戏中所产生的困难和矛盾,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以使幼儿顺利开展游戏。例如,在大班自主游戏中老师发现一名自尊心很强又不合群的幼儿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很久也未参加到其他幼儿游戏队伍,但眼睛时不时的望着阳台上的游戏人群。表明他自身没有创造出游戏,想参加其他同伴的游戏,但却没有主动的参与进去。老师没有当面指出他没有在选择游戏或进行他自己的游戏,试探接近他:“你在玩什么?”他无聊的说“没什么好玩的!”但马上又很戒备的说:“我是在看他们谁玩的好!”老师表示赞同,并友好的问:“你觉得他们哪个游戏比较吸引你?”他回答不出来,于是老师继续说:“我刚才去玩了阳台上的转陀螺,好象不错,我带你去试试?”他很高兴的接受了。教师的亲近和建议,没有指使没有命令,使孩子欣然的参加到游戏队伍中。

   (二)在游戏的进行时——教师:服从分配、参与游戏、解决特殊问题。

    幼儿自主地进行游戏是他们充分表现、自由交往、协作创新的愉快过程,使幼儿的兴趣需要得到满足,情绪情感得以激发,自我价值得以体现,社会交往技能得以培养,促进身心和谐发展。老师要善于为幼儿自主展开的游戏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以推进游戏进程,但绝对避免的是为了提高幼儿的游戏质量或者为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而去教幼儿游戏或过多地干预幼儿游戏。

    1、服从分配,参与游戏。

    老师作为参与游戏的一员,服从游戏组织者的角色分配和任务安排进行游戏。但教师始终不能忘了自己的角色地位、参与游戏的目的所在,不是盲目的跟从游戏,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的游戏为前提,以幼儿游戏的快乐为根本,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从而更好地开展游戏,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超市游戏中,当教师观察发现超市没有寄存处,就启发说:“唉!我手上这么多东西,有个地方存包就好了。”这句话马上促动了个别幼儿,立刻设置了一个超市寄存处,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不干扰幼儿游戏,自然地插入教育。

    2、解决特殊问题。

    游戏过程中会发生特殊事件影响幼儿游戏的正常进行,这时教师必须以教师的身份进行干预。例如:幼儿用锐利的玩具进行打闹,出现不安全倾向;游戏中发生个别孩子故意捣乱等,教师要进行劝阻和协调。

  (三)在调整游戏时——教师:协调气氛,共同商量。

    自主游戏是不稳定的,会出现阻碍或发现新的游戏内容,教师要协调好幼儿的游戏气氛,让孩子们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共解难题,进一步为幼儿提供表现和交往学习的机会。

    当游戏遇到阻碍时,鼓励幼儿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调动友好商讨的气氛,尽量避免同伴间的相互埋怨和不和。例如:“大家来想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就能马上再玩下去。”“你有什么好的经验要向大家介绍?”在无人发言时,教师可以引发幼儿思考解决问题,例如:“陀螺总是被碰死,会不会是地方太小了。”“我们下次游戏还需要什么呢?”等等。

    当幼儿主动提出新的游戏内容时,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