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人写大连

(2011-01-20 21:55:06)
标签:

家乡情念

日本人写大连

清冈文学

分类: 故乡之恋

日本人写大连

  “在过去日本的殖民地当中,最美的城市无疑是大连了---”,这是日本著名诗人作家清冈卓行在他的自传体小说《洋槐树下的大连》的第一句话。这本书不仅获得了日本文学奖赏,而且奠定了清冈卓行大连文学的最高地位。旧时曾去过大连的日本人读了这部小说,重新燃起了望乡之情;没有去过大连的日本人,被这本书所描绘的城市倾倒,撩起了去探访大连的激情。那年头,行李包里装着这本书的日本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蜂蜂拥拥来到了大连。那是七十年代的初期。

 

    大连没有把他们忘却,曾住在大连的日本人找到了他们的故居,他们的老校舍,他们曾走过的街道,曾嬉戏玩耍过的海滩。大连没有使他们失望,被清冈的大连小说吸引来的日本人,找到了清冈所描绘的山山水水,访遍了清冈所呈现的海港车站广场闹市。

 

    一部小说,一部将大连这个城市的名字作为标题的小说,能如此影响社会,激荡人心,最根本的一条理由是作者美丽文笔下的那颗热爱大连的深沉感情。

 

    日本人写大连的文学作品,清冈并不是首创者。在他之前,有许多人出版过回忆大连的书籍,其中有我非常喜欢的《大连物语》,作者是木村辽次。后来陆续出版的有富永孝子的《大连—空白的六百日》,铃木正次的《实录大连回想》,松原一枝的《幻的大连》,竹中宪一的《大连历史散步》,井上ひさし的《井上ひさし的大连》,松下满连子的《再见大连》和西泽泰彦的《大连都市物语》等。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我列举的这些书的题目里都含有“大连”这两个字,就这一点也够我们大连人引以自豪。想想看,在正式出版的文学作品中,一个城市的名字能在封面中这样屡屡出现,而且出自外国人之笔,这种荣誉除了大连,还能找到第二个城市吗?!所以当我决定出一本书时,我也迫不及待地想把“大连”这两个字放进书名里,可惜最想命名的题目〈槐花飘香的大连>三十多年前就被清冈先生先夺为主了。无奈之下,我将“大连”放进了副标题。

 

    如果把其他日本人写大连的书籍再细细数来,就不仅仅是以上几本了。我还在搜集,还在阅读,既然有那么多热爱大连的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字史料,我理当珍惜它们的存在。现实中的故乡离我的记忆越来越远,以清冈的大连文学为主体的文学作品将使我的故乡永存!

 

    下面翻译的是清冈的自传小说〈槐花树下的大连〉的一段: 

洋槐树下的大连(节选)

  对他来说,大连的五月,自从他来到东京求学以来已经时隔五年了。他被这里的美丽震慑了,这是他在幼年时代没有意识到的魅力。被人们称为南山麓一带的住宅的氛围,在他看来,是一种漫溢着梦想的现实世界。

 

   这一带的住宅街,如街名所示,是沿着南山脚下北侧的一部分,夹在山脚下的弥生池和街中的镜明池之间,构成一条带状区域。这里还有小学校、幼儿园和教堂,沿着宽敞的柏油马路,只有汽车静静地穿行而过,这是一个幽静安闲的街道。

 

   他的家是在靠东的一个边缘处。绿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壁,红色的墙围。那是一栋日式洋风的二层楼砖瓦房。是他在东京时一直在脑里描画的那种,显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建起的住房形象。

 

   他常常在傍晚时分,从自己的家里出来,朝西边走去,像画一个巨大的圆圈,沿街散步而去。这样一来,他既可以穿过两个水池,又可以尽兴在树木并列繁茂的人行道上。

 

   宽阔的车道井然有序,行走纵横。车道两旁的人行步道也十分宽敞,有碎石铺成的,也有带土的地方。每隔5、6 米,道边并排种着柳树、白杨和槐树等。车道和步道都很干净,很少看到纸屑。车道上,有时因为马车走过,留下马粪,小学生称它为马粪蛋儿。有一种像黄金虫的昆虫很多,另外还能看到天牛虫和蟋蟀等。

 

    街道的名字也不知为什么,以树的名字命名的很多。像楠町、榊町、桂町,樱町、楓町、柳町—

   房屋的排列,给人一种欧洲风的感觉,也许是这样吧。每家住宅都是大型的石造建筑,每家都用高高的砖墙包围着。这里很少有地震,所以砖墙也无所谓。他听父亲说过,砖瓦的堆砌方法有英国式和荷兰式。在他的眼里,这里的堆砌方法用的是简单而实用的英国式。这种建筑坐落在行人稀少的街区,给人一种悠然和优雅之感。

 

    可是如果登上附近的山丘,从那里向南山麓的住宅眺望。从红色、褐色、绿色和灰色等的屋顶上伸出一根根细长的四角形似的烟囱,那光景除了使人感到明朗和鲜艳以外,甚至有一种生气勃勃的感觉。

 

  小时候,他就这样站在山顶上,第一次在那里俯瞰自己的家和周围的街道,感到那里好像被七彩的纸片装饰成的花城一般。感慨的同时,又幻想着,如果自己能变成天空中的飞鸟,那么不论什么时候,就可以从天上来看自己的城市了。多么有趣的想法呀。

 

  可能是小时候有过那种体会的背景,后来他回到日本,第一次从船上望到门司港的街道时,那屋顶的阴暗使他震惊。(与大连比较),不仅是美与丑的区别,更是一种显著的明暗对照。说到美与丑的区别,在他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他曾在大连东部中国人居住地寺儿沟一带,目睹过贫困凄惨的场面,甚至感到恐怖。那次是去那里的一个木材仓库的值班人家里,那家值班人的儿子和他是同学,他被邀请去参加生日聚会。

 

   在屋外跑着玩的时候,他除了看到普通的中国房子以外,还看到眼看就要从山崖上掉下来的小破屋,看到了怕被大风卷走用大石头压住房顶即将倒塌的房子,另外还看到了足以证明贫困的许多住房。他在想,这些人都是从山东乘船过来的中国人劳动者,也就是被称为苦力的人们。进到共用厕所时,他看到在墙壁的边缘,上面潦草写着“打倒日本”的文字。他感到了不安,担心自己是否会被诱拐。

 

   在同一个城市中,有着近乎优雅的美丽部分,还有令人感到恐怖的肮脏部分,这两者并存的现实,对小学生的他来说,只是用一种莫名其妙和奇怪的眼光在注视着。对已经22岁的他来说,已经不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实了。任何事物,有它美丽的表面,也有它丑恶的背面,人生的真实或许是这样。但是如果用它来解释不同民族的对应,会使人感到那是一种不能容忍的野蛮事情。

 

    街面上跑的电车,也有苦力专用的,通到寺儿沟。车票只便宜一点儿,为了省下自己的零花钱,他曾坐过苦力专用电车。车里的苦力们都默默无声,车内溢满了汗臭味,壮年人的独特气味,还有大蒜的味道,他似乎很难忍受这混沌的空气。

 

  在大连码头,常能看到一些苦力扛着几个和汽车轮胎大小差不多的豆饼,这些豆饼是要装船运走的。那个光景,就像一群苦役一直在重复着相同的动作。他们的报酬比日本人要少得多,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些事。但是这个现实的情景,使他感到颂扬王道乐土日满汉蒙鲜五族协和---满洲国的这一类宣传口号完全是口是心非的东西。如果找个理由说,关东州是日本的租借地,和满洲国不是一回事的话,反过来这些事实恰恰可以用来证明日本殖民地统治的残酷了。

 

1/20/2011 10:49:16 P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