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各种识字法的优劣

(2011-08-27 08:25:10)
标签:

杂谈

湖南省教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小学语文课题资料

各种识字法的优劣

    主题:论述字理识字法、部件识字法、韵语识字法、字族文识字

法等方法的优劣。

表述的观点:各种识字法都有优缺点,在整个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把一种方法一竿子撑到底,而应该博采众家之长,看那个生字适合哪一种识字法就用哪一种,哪一种效果更好学生更喜欢就用哪一种,而不必拘泥于一种方法死缠烂打。

正文:

我研究的课题是《低段识字教学效率提高的研究》,在确定研究课题后,我就想,用一种什么识字方法来教我的学生,使他们的识字效率能够有一个飞跃。我想我们的老祖宗是怎么把汉字创造出来的,我就怎么教学生,学生理解了汉字创造原理,汉字的音形义有了紧密的联系,学生应该记得牢,不会混淆或忘记。这种识字法叫做字理识字法。

例如:教学象形字,我可以用展示汉字形体演变过程的办法阐明字理。先展示实物彩图。象形字源于实物,源于大自然。因此,可根据字形表现的客观物体的形状绘出与汉字相应的具体事物彩图。再展示该汉字的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字体的演变过程,最后将楷体汉字各部位与客观物体各部位进行对应分析。

教学指事字,因为有象形作基础,所以也可以采取象形字的教学方法。

教学会意字就更有趣,因为它是把几个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意义,既可以用图画让学生猜字,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让学生猜字,(画两个人可以猜“从”,表演两个人前后相随也可以猜“从”;画炉子里有火,火上有盖子,可以猜“灭”,演示在器皿里烧火,然后拿盖子盖上也可以猜“灭”)所以学生牢记了字形,还可以通过会意字的各部分来理解字的意义。

教学形声字还要简单,“长字认一截,短字认一边”。找准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通过形旁理解意义,通过声旁记住读音。

以我平时的教学经验来看,这几种方法新颖别致,它抓住了汉字的本质规律,尽可能地发挥汉字的表意功能和形声字声旁的标音功能进行识字教学,抓住了字形这个识字教学的重点,以汉字形、义、音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让学习者站在理性的高度来学习汉字,使学习者不仅知道汉字怎么写,而且懂得为什么这么写,以掌握汉字的组构规律,。这种识字法还符合人的认知心理。它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追本溯源解析字理,把由点点划划组成的方块汉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图画,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习者观察、思考,在边识字边认识事物的同时,加深了学习者的感性认识,发展了形象思维;在简述汉字大体演变过程时,发展了学习者的逻辑思维,加深了对汉字构形的理解,使学习者不仅机械识记,而且能够进行意义识记,减轻了记忆负担,学生都很喜欢。另外加强对汉字文化渊源的领会。汉字中承载了源远流长的汉民族文化。字理识字在对字理的阐述中,必然要涉及这些文化的讲解,这正是个对学生进行汉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认同感的好契机。

于是,我大量查阅资料研究字理识字法。

关于汉字的构造,古代有所谓“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和转注、假借。“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总结出来的。一般认为,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于是我查阅书籍,想弄清楚在3500个常用字中哪些是象形字,哪些是形声字,哪些是指事字,哪些是会意字;每一个象形字是描画事物形状的哪一部分,每一个指事字是怎样在象形字上加上提示符号的,每一个会意字是把哪几个字的意义合在一起的,每一个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是什么;它们又是怎样通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字体的演变成了我们今天这个样子的。

可是经过研究我发现:汉字从古到今,无论字形、字音、字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决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必须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专门理论来作科学的解说。而我不是文字学家、音韵学家、训诂学家,因此,我不能把3500个常用字完全区分开,哪些是象形字,哪些是指事字,哪些是会意字,哪些是形声字;其次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相当部分的汉字已经很难用字理进行解释,有些现代简化汉字与原字字形相去甚远,无法追根溯源,不能把每个字的原始意义、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一一讲清楚,要对其进行字理分析难免会牵强附会。;再次也不能把这3500个常用字的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都排列出来。尤其是形声字存在的问题更大。

虽然形声字的意符有表义的作用, 但是意符在表义上有其局限性.意符只能表示一种笼统、粗疏的义类,并不能提供具体的意义信息.比如"柳、杨"二字,只能根据意符知道它属於树木类, 并不能据此断定它是哪一种树, 同样也不能根据形符看出它之间的差别.其次,有些形声字的意符已经看不出表示意义范畴的意思了.如"理"字, 从"玉"(玉作左偏旁写作王)"里"声, 本义是治玉, 后引申为"治理""修理""管理"义.今天,再也体会不出个字和"玉"有什么关系了.再其次,不同的义类用了同一个形旁: 蛾是一种昆虫, 但虹是一种自然现象, 是兽类, 都不是虫类, 可是它的形旁都是"虫";"鲸"不是鱼类, 形旁却是鱼.也有同一义类用了不同的形旁的, 如"、喊"都是用口腔发出声音, 但一个用言旁, 一个用口旁。

音符也有其局限性.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声旁的表音准确率不高, 即有许多形声字, 如果照声旁读, 则要读错.如"并"念bìng, 但"迸"念bèng;"复"念fù, 但"愎"念bì;文字和语言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汉字定型化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了, 期间汉语语音发生了很大变化, 而作为汉语书写符号的汉字却变化不大, 就是有的形声字的声旁不能正确表音的主要原因.其次, 有些形声字选择声符时不十分严格, 在没有同音字的情况下, 选择了近似音作声旁, 也是造成声旁表音不准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形声字声旁也会变形,一时认不出,如“颖”字的声旁是“顷”;“佞”字的声旁是“仁”;再如“旗”“载”“辩”等形旁也较复杂。还有的是简化了,如今找不到原形了,如“电灯”的“灯”,原来形旁是“火”,声旁是“登”,“价钱”的价,原来声旁是“贾”,有些字甚至已经与声旁字的读音完全相离,如瞠(chēng)目结舌、心胸狭隘(ài),箴(zhēn)言,枢(shū)纽,臀(tún)部,泥淖(nào),山岚(lán),轻佻(tiāo)等。

因而我想,在整个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不能把这种方法一竿子撑到底。于是,我又开始研究其他的识字方法。

经过查找资料,我发现还有很多种识字方法,如字族文识字法、韵语识字法、部件识字法、直映识字法、注音识字法、集中识字法、等共有十几种之多。每种识字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我个人比较推崇的是部件识字法、韵语识字法和字族文识字法。

字族文识字法是四川省井研县鄢文俊等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展的一项识字教学实验。所谓字族,指以一个独体字为母体,以添加偏旁的方式而形成一组组字群,这些由母体字派生形成的字群就是所谓的“字族”。然后,以一个字族为主编制成富有特色的口诀、歌谣、诗歌等文体,这些文体就叫做字族文。字族文识字就是以汉字的构字规律为主线来编排识字教学体例,构建了以母体字为起点,字族为序列,字族文为载体的识字理论和教学框架。字族文识字在加快识字速度,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减轻学生记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

 首先,充分利用汉字字族具有的字音相近、字形相似、字义相联的特点,通过字族诗文的诵读,举一反三识字,减轻了记忆负担,提高了识字效率。

 其次,利用字族组合成多种形式的字族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容易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活跃思维。学生与老师一起编写诗文,更容易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最后,有利于规律识字和阅读教学相结合。“因字创文,创文识字”的模式使得识字、读文达到了统一。文熟则字悉,一方面增加了学生识字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他们的阅读机会。

 字族文识字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有许多字并不能形成一个字族,不利于编写字族文。有些字族文编写得较为粗糙,编写质量有待提高;字族文学习的序列应根据字频和儿童生活实际作一些调整。另外,字族文识字法具有短时高效的优势,但是如果没有及时将其转化为长时记忆或永久记忆,容易遗忘。字族文以负载生字为主要目的,文中的生字密度很大,一般57字就含有一个要识的生字。这样,低年级所识汉字虽多,但用以负载生字的文字总量却有限。书面语言健康有效的发展,以阅读积累足够数量的优质的书面语言材料为前提和条件,试验中的字族文识字,低年级的阅读总量不及随文识字,更难望注音识字的项背。一般的文章字(词)随意遣,而字族文却因字为文,难免削足适履。这种另类文章的语言,不少与书面语言规范、优美、典雅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难称“典范”,作为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凭借,有较大的局限性。由于学生阅读材料质的先天缺陷和量的相对不足,因此,在与书面语言的同步发展方面,比之于随文识字和注音识字,试验中的字族文识字不但并无优势可言,甚至相形见绌。

韵语识字是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实验小学姜兆臣校长经过十几年的实验与探索创造的一种识字教学方法。所谓“韵语识字”,就是把2500个常用汉字编在一起,组成最常用的字词,然后根据某个中心意思或者情节,编成句式整齐、通俗易懂、合辙押韵、短小精悍的符合儿童特点的韵文,作为儿童的通用识字教材,让学生通过诵读这些韵文时记忆并掌握字词。实验证明,采用韵语识字,儿童能在一年内识2500多个汉字,进而实现尽早大量阅读和写作。1994年经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汉字识字教育科学化”课题组专家鉴定,认为韵语识字法是一种“重素质、轻负担、快速高效”的识字方法。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韵语识字立足于传统韵文识字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的教学元素,是对传统方法的一种继承和发展。采用韵语识字方法,学生在一年时间里认识2500个常用字,在识字速度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2.韵语识字寓趣味于识字教学之中,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开发了儿童识字潜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开发儿童智力。

3.韵语识字实验初步实现了提前阅读的目标。学生在阅读中识字,一年级就开始了大量阅读,而大量阅读,特别是早期阅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韵语识字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高。韵语识字法虽然能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但韵语课文较之于传统课文在语句上和内容上更难掌握,要让学生理解大意,教师必须对韵文语句和内容作必要的讲解,无形中加重了学习负担。另外,韵语教材选择和编写受到生字出现频率和韵文文体的限制,因此韵语识字要保证课文的文质兼美难度很大。学生日复一日地朗读背诵韵文,学生的认知范围过于狭窄,稍显枯燥。韵文的语言过于简练,不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最后,有的韵文编写不够美,,使得学生记诵的东西不够经典,有只为了识字而识字之嫌。学生通过韵语识字,字形的记忆难以到位,而字形的记忆恰好是学生识字的难点。

部件识字顾名思义就是按汉字部件记忆字形的一种识字方法。这种识字方法建立在对汉字字形结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由于汉字是表义文字,每个汉字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字形,与表音文字相比较,字形结构复杂,数量众多,所以儿童入学认识汉字的难点就是记住每个字的字形。然而绝大多数汉字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组成的合体字,这些部件大多有很强的构字能力,因而与汉字数量相比较,部件数量就显得十分有限。同时汉字部件组合的方式稳定: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内外结构、包围结构、上中下结构、左中右结构等六种基本类型。“部件识字”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规律,以部件为单位教学汉字,大幅度降低了汉字字形记忆的难度,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与多数识字方法一样,部件识字也能加快学生识字的速度,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此外,部件识字还具有以下独特的优点。

 1.领悟汉字文化内涵,加深对汉字的理解。汉字起源于象形字,后由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几种方法来构字。对汉字,如果从拆分部件入手,然后再了解怎样组合它,对汉字字义的理解和认识就会更加深入。通过部件的拆分和组合,可以理解同一偏旁部首的汉字之间的关系。通过象形字、会意字构字方法的学习,可以感悟到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汉字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拆分部件学习汉字,更加有利于领悟汉字中寓含的民族文化,并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

 2.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汉字是表义文字,多数部件都有一定的意义。从部件命名的方法中可以看出部件识字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多种猜字义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看部首猜字义,析形猜字义等。在掌握了大量词语后,学生阅读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同时,大量的阅读也是巩固识字效果的好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来识字、阅读,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因为学生乐于阅读、学习,在学习中就会变得主动,因此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部件识字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汉字结构、汉字部件和组成顺序,经常性地经受观察、分析、归纳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部件识字推广的一大障碍是对部件的拆分和命名有一套独特的规则,拆分后得到的许多独体字是比较生僻的字,许多的偏旁部件以前没有命名,这些生僻字与偏旁部件给学生带来了负担。其生字编排按照三级结构来呈现的,按笔画——部件——整字的顺序进行教学,具有特殊性。如果教师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对部件识字教学有较深的研究,不了解部件识字教学程序,那么使用起来便会极为吃力,甚至有可能对识字教学起负面作用。

任何一种识字法都有其可取的一面,任何一种识字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例如字族文识字法的字族都是一组基本字带字的形声字,韵语的编写和字族文的编写有异曲同工之妙,字理识字也要对生字进行拆分来分析字理……同时,也可以这么认为,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识字法能很好的解决认识所有汉字的难题。那么,博采众家之长是我们开展识字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在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推陈出新,以充分发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所以,在以后的研究中,我要根据每个字的特点量体裁衣,看它适合哪一种识字法就用哪一种,哪一种效果更好学生更喜欢就用哪一种,而不必拘泥于一种方法死缠烂打。

参考资料:

1、《现代汉语》主编张斌  语文出版社

2、中华语文网 >> 教师频道 >> 小学语文 >> 教育研究 >> 正文新中国60年小学识字教学改革(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离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