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但远军随笔——做“作家”的几大好处!

(2018-03-06 13:18:35)
标签:

情感

文化

健康

分类: 随笔

做“作家”的几大好处

 

以前一直觉得这辈子写书做“作家”是年轻时最不明智的选择,干啥活儿不可以,偏要去做吃力不讨好又赚不回收益的“作家”。讲此话也毫不矫情毫不装腔作势的!你去问问当今还有几个“作家”写书能挣到钱、查查全国有几家纯文学的刊物活得还像样子、还能按时发出稿费,或者打听打听那些依然固执地要往文学圈子里钻的年轻人,看他们写一篇文章容易,发一篇文章到底有多难,你就保不准会像《白鹿原》作者陈忠实那样,一口浓痰吐到地上,来一句:“狗日的文学,你懂个锤子!”呵呵,这不是我杜撰的哟,其中“你懂个锤子”几乎是全中国文人无人不知的“坛”骂哈,经典中的经典。当然,也有说前一句不是“狗日的文学”,而是“日妈的文学”,出处也不是陈忠实,而是《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管他呢,反正事实足以证明搞文学做作家不容易吧!要是容易,人家大师中的大师会那么讨厌“文学”和“作家”几个字?

前不久读到一篇文章《没三五百万的存款,你当什么作家呀》!夸张了,凭我在圈子里混了几十年的经验,如今想当个作家不难,在省、地级刊物上发过一两篇“豆腐干”短文章,你就可以拿着喇叭四处高呼自己是“作家”了,没人管你的,一来作家门槛低,省地级媒体上发过一两篇文学作品,已经强过无数的文学青年和文学爱好者了,说自己是作家,只要不在前面冠上“著名”两个字,你就勿需羞涩。我认识不少作者,人家只在县级刊物上发过一两篇文章,就吆喝的不得了,你强过他们若干倍,难道不该嘚瑟迈?二来如今作家不值钱了,就跟过去说穷要饭的差不多,所以你自称是作家,若穿得体面点,人家以为你是在自嘲罢了,若是像我一样,常年穿双破布鞋、套件老棉袄,人家真还真要以为你讲的是实话!

     哈哈,做作家没啥好处的!

     不过,陪孩子带小孙孙来医院看医生、输液,孩儿们去瞎折腾,我呢,没事,待车上,听音乐,打望看美女,若有所思。一“思”呢,然后就感动了呗、“急冻”了呗、冲动了呗,于是也写点随笔什么的,消磨时光。比如此时此刻吧,我倒是突然觉得做个作家也是“灰常灰常”的好滴!我琢磨一下,归纳起来,至少有如下几好吧!

    一,“工具”太简单。以前作家写书写文章,一定要有笔。托尔斯泰用的是鹅管笔,巴金用的是毛笔,哈哈,如今的作家们不用笔了,有的连电脑也不用,比如我,就一部手机,啥小说、诗歌、剧本、随笔、纪实文学、报告文学都可以写,不像画家要背画架,摄影家要背相机、音乐家要背吉它、二胡等乐器什么的!手机如今几乎人人有,所以从理论上讲,人人都有做作家的工具,安逸噻!你只要有部手机在手,走到哪,写到哪,见到什么写什么。冷屁股沙发上一坐,可以写;热屁股石头上、木头上或者草垛儿上一贴,照样可以写,多简单,多方便!

    二,随遇而安,不需要太讲究的劳动环境。有些大师级的人物写作特讲究,比如大仲马要包一节车厢写,海明威要在豪华酒店里站着写,马克吐温据说是要赤身祼体泡在木桶浴的热水里写,但一般作家,没那么大摆杂,也没那么多银子吆喝,比如俺,便哪儿都可以写了!人再多,环境再吵闹,我都写的上好!医生能这样不择环境么?科学家、音乐家能这样不择环境么?不能呀!

三,可以飞黄腾达,可以自娱自乐!一部书写好了,完全可以飞黄腾达,这不是新闻。好多著名作家,其实一辈子吃的就是一部书,甚至一篇文章。“十年寒窗无人问,一经得名天下子。”作家这职业,一步登天的偶然性太大了!所以,做了作家,不急嘛,说不定哪一天连你自己都不看好的作品,天下人却看好了呢!如此例子数不胜数,国外如《简爱》,国内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写出这书之前作者是谁?过的什么苦日子?你知道吗?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有部书叫《马丁伊登》,讲的就是作家经过“咬笔头”熬苦日一夜成名的故事的,此书很火,年轻作家们大多做着书里那个穷下苦力的作家梦。当然,我这种没冒险和创新精神的作家嘛就不做这种梦了。我这种作家,有固定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因此,文学创作更多的是自娱自乐。能把文学做到纯粹自娱自乐的,我发现一个普遍现象,这种人,基本上能长寿。长寿好啊,你不急不忙,等风云人物都跑去见上帝了,你还活着,不就成“老不死的”大师级风云人物了么?曹操厉害吧?曹操的儿子、孙子厉害吧?可他们没活过同时代的“傻子”司马懿,结果司马懿凭着“老不死”上位了噻!笑话哈,别当真,其实司马懿一直都老奸巨滑的,他以静制动,不仅熬过了曹操,还熬过了诸葛亮!活着才是硬道理,其它啥权力、金钱,没健康,都是水做的,握不住!做作家,能写文章自娱自乐,多好啊!

做作家的好处还有很多,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还没混上这条道的,我诚心诚意的奉劝几句:别再拼死拼活的往里面混了,不值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你混什么混呀!若真喜欢文学,有它无它的写吧,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这样的心态才有可能歪打正着,写出真正的好作品来!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说不定哪一天你的哪部作品就冒油了,稀里糊涂燃烧起来,火遍了全中国、全世界哈!如果不是真心的喜欢,还是干点别的吧!只举一件事,就应当明白中国作家是多么的苦逼和多么的无人问津。1980年实施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征收标准,作家一次性所得超过800元,就要缴纳所得税,前年,《派出所工作》发我一篇5000余字的纪实文学《拉牵的人生》,得稿费差不多2000元吧,但扣除应邀个人所得税,拿到手的只1300余元吧!《重庆晚报》连载我的《深情地活着》,一万好几的稿费,扣除所得税,拿到手差不多就万元左右。稿费的征税是百分之二十吧,想想,这么点钱,国家拿了那么多去,有哪个行道的税收如此高?更何况这起征点38年了,还从未调高过,就是说依然是超过800元,就征你没商量。刚召开的两会不是有代表又提到调高个税起征点了吗?国家也正式决定是要再次调高了,但作家的稿费收入不在此列。作家本来就穷,写书挣钱相当不容易,发篇文章得点稿费那是盼星星盼月亮的事情。托人情,找关系,陪笑脸,甚至个别的还要请吃喝请什么乱七八糟的,终于等到文章发表了,终于等到稿费寄来了,拿到手,却只有几个散碎银子,何苦呢!如今各行各业政府都在扶持,像城里的微企,乡下的农家乐,政府每年都要投笔钱,评奖,扶持,资助,去问问作家们吧,你在苦苦奋斗的过程中,到底得到了政府多少的扶持和资助?如此种种,你要想在文学这条道上走出一片广阔天地来,不是说不可能,但真心的是很难很难,走了很长的路,回头看,往往都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我劝年轻人,别搞文学,别指望“作家”这职业能养家糊口。至于我搞嘛,那是因为自己真心的喜欢,同时也没指望它给我带来什么收益,权做个人爱好,调剂心情、滋润情怀罢了!换个角度说说,也算是做“作家”的真正好处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