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万历《襄阳府志》记载终结湖北河南荆楚丹阳楚方城三千年之争图文

(2025-08-08 13:22:23)
标签:

五十里楚国丹阳老河口

楚方城老河口

荆山楚源老河口

万历襄阳府志楚方城

南阳方城县楚方城


明万历《襄阳府志》记载终结湖北河南荆楚丹阳楚方城三千年之争 图文
\卧马先生(李敦彦)
  盛夏酷暑难耐,蜗居家中捧读史书打发时光。静读成书于明万历十二年的《襄阳府志》有重大发现,读到卷十历代藩封明确记载:“襄阳於古为荆、楚,方城、汉水雄于列国”后拍案而起激动的彻夜难眠。这可是我研究荆山、五十里楚国丹阳、楚方城、研究楚文化近二十年来第一次在襄阳历史志书上读到的确切记载楚国、荆山、汉水、楚方城在襄阳的直接文字考古证据。
明万历《襄阳府志》记载终结湖北河南荆楚丹阳楚方城三千年之争图文

参看明万历十二年成书的《万历襄阳府志》记载截图
  明万历十二年是公元1580年,距今有445年。这可是来自445年前确确凿凿的历史证据,当年,应该还没有兴起湖北省与河南省争夺楚方城、争夺楚国丹阳的系列楚文化之争。
  从确凿的记载看,襄阳知府及编撰志书的史学专家都清楚明白的知道,司马迁《史记》记载的丹阳之地、荆山楚源,汉水楚方城、都在襄阳。
明万历《襄阳府志》记载终结湖北河南荆楚丹阳楚方城三千年之争图文

据《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地刻绘《禹迹图》上荆山截图
明万历《襄阳府志》记载终结湖北河南荆楚丹阳楚方城三千年之争图文
参看《百度百科》楚方城词条 远离汉水三百里的南阳方城县不是楚方城证据图
百度百科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楚方城?fromModule=lemma_search-box
  这可是继在大禹治水的《禹迹图》上发现荆山在均襄之间的老河口后又一大来自信史的毋庸置疑的铁正级重要史证。
  为保万无一失,我决定从多个维度、多个角度全方位查核万历十二年时的保康县淅川县历史演变沿革及属地归属,进一步佐证万历襄阳府志记载。。
  《百度百科》:保康县词条 历史沿革:汉时,今保康南部为临沮县辖,属荆州南郡。三国时期,魏置沶(yí)乡县,属荆州新城郡。东晋时期,置沮阳县,属荆州沮阳郡。南北朝时期,北魏置潼阳县,西魏置大洪县。北周改大洪县为永清县。唐朝武德元年置受阳县。武德二年置土门县、归义县、重阳县。宋开宝二年(969年),永清县并入房陵。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年)4月,析房县(元至正二年省房陵县入房州,明洪武十年降州为县,称房县)东境宜阳、修文二里,置保康县。
  清朝时期,县域无变化,属郧阳府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由郧阳专员公署划归襄阳专员公署管辖。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南漳县辖的重阳、马良、店垭3乡所属928平方千米的区域划归保康县管辖。至此,县域范围扩大,隶属湖北省襄阳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撤销襄阳地区行政公署,设襄樊市,保康县属襄樊市管辖。
  再用人工智能百度AI+查《明万历年保康县历史属地》:保康县 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由房县东境析置而成,属郧阳府。其历史属地情况如下: 建制沿革 保康县最初隶属于郧阳府(今湖北省十堰市境内),后随行政区划调整,归属关系有所变化。例如,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仍属郧阳府,但具体管辖细节未在现有资料中明确记载。 12 地理与行政特征保康县位于鄂西北,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地形以山地为主,森林覆盖率达84.09%。其行政设置在明代以“里”为基层单位,如“宜阳”“修文”二里。 12 名称由来县名源于北宋雍熙三年(986年)设置的“ 保康军 ”,取“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之意。 12
  继续查核《房县历史沿革》:西周以前,房县为彭部落方国。《房县志》卷六载:“……(尧)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让弗克,遂封于房,是为房子国。”
  房县古为梁州城,西周以前为彭、房等部落方国。
  春秋,为防渚,属麇(jn,春秋时国名,为楚所灭,在今湖北省郧县西)、庸(古国名,都上庸,今湖北竹山县东南,春秋时为楚国所灭)二国之地。
  战国为房陵,属楚。
  秦,置房陵县,属汉中郡,西汉因之。
  东汉末,为房陵郡治,改属荆州。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合房陵、上庸两郡为新城郡,房陵为新城郡治。
  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改属梁州。南北朝时迭有变更。
  北周改房陵县为光迁县,为光迁郡治。 隋大业二年(606年),为房陵郡。
  唐贞观十年(636年),改光迁县为房陵县,为房州治,隶山南东道。
  宋雍熙三年(986年),升房州为保康郡,隶京西南路。
  元为房州治,隶湖广中书省襄阳路。至正二年(1342年)房陵县入房州。
  明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为县,始称房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襄阳府。成化十二年(1476年),置郧阳府,房县改属郧阳府辖。
  综合明成化十二年的公元1476年,归房县管辖的保康县总隶属置郧阳府。22年后的明弘治十一年的1498年,保康县才由房县东境析置建县。
  始于1573年-至1620年七月的明朝万历年时期,由房县析出的保康县隶属郧阳府。
  保康县的历史沿革属地变迁记载非常清楚,最早算起的民国二年1913年,由郧阳专员公署划归襄阳专员公署管辖,距今112年。而民国三十八年的1949年5月南漳县辖的重阳、马良、店垭3乡所属928平方千米的区域划归保康县管辖的时间更晚,距今仅76年。
  查核完关于保康县、房县、郧阳府、襄阳府的属地变迁后,再回头看明万历十二年成书的《万历襄阳府志》卷十历代藩封记载的“襄阳於古为荆、楚,方城、汉水雄于列国”中的“荆、楚、方城、汉水”,均与万历年时并不属于襄阳府管辖的“保康县”没有一毛钱瓜葛关系。
  之外,房县古为梁州城,西周以前为彭、房等部落方国。春秋,为防渚,属麇(jn,春秋时国名,为楚所灭,在今湖北省郧县西)、庸(古国名,都上庸,今湖北竹山县东南,春秋时为楚国所灭)二国之地。战国为房陵,属楚。房县的西周春秋历史确切记载证明,不论是彭、防部落、还是被楚国所灭的麇国庸国、远离汉水二百里的保康县,都不在楚国、汉水、楚方城之列。
  再查淅川县:淅川县名始于北魏所置析阳郡,后改称淅川县。后周并入内乡县。而内乡县春秋时期,当楚国设置“析邑”,同时设置了“郦邑”。郦邑同析邑一样都遭受秦、楚边界战争的骚扰,在地域权属上或楚或秦,不断发生反复变更。
  基于据《禹贡》记载大禹治水雕刻于宋代《禹迹图》的荆山濒临汉江千年历史证据。基于司马迁《史记》记载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记载,楚国的丹阳与荆山二者缺一不可。而淅川县仓房镇无荆山地历史考古证据,不符合荆山+丹阳的楚国丹阳关键考古证据要求。另外淅川出土斗克黄壶克黄之升发现若敖之墓与斗氏封地相符相符的考古证据,综合明成化六年1470年从内乡县分出复置淅川县,属南阳府管辖。淅川县万历年归属南阳府地,佐证万历年间南阳府的淅川县内乡县与襄阳府无关?
  万历年的淅川属地,及内乡县春秋为秦楚界上的析邑郦邑的历史,不仅把内乡县彻底划出楚国的历史圈子,而且把从内乡析出的淅川县赶出楚国丹阳地望之争的历史舞台。
  没想到:明万历十二年《襄阳府志》卷十历代藩封的“襄阳於古为荆、楚,方城、汉水雄于列国”文字记载,一举多得,成为终结2009年楚文化专家论定“荆山楚源保康马良说”的终级版历史铁证外,万历《襄阳府志》关于“荆、楚,方城、汉水”铁证成为终结:所有远离汉江、与大禹治水地荆山不符、没有楚方城遗址证据的保康县、淅川县、包括长江沿岸的荆州、荆门、宜昌市、秭归县、枝江等近现代扎堆出现的“楚国丹阳地之争”的各说,都没有关于楚国丹阳、荆山、楚方城的确切的历史证据,《襄阳府志》记载成为彻底结束三千年楚国丹阳、楚国荆山、楚方城之争的襄阳铁证。
  建议:湖北河南的保康县、淅川县、包括长江沿岸的荆州、荆门、宜昌市、秭归县、枝江等楚文化研究专家们,在没有与汉江、与大禹治水地荆山、与楚方城遗址地相符证据的情况下,不能一错再错的忘谈五十里楚国丹阳、楚国荆山、楚方城。
                  2025 8 8  于湖北襄阳 老河口卧马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