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歪塔斜塔诉沧桑

(2025-09-06 13:53:21)
标签:

许之丰摄影

新闻摄影

记录历史

历史

图片

分类: 纪实摄影
歪塔斜塔诉沧桑


        提起歪塔和斜塔,印象最深的就是“前卫歪塔”和“比萨斜塔”,它们分别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故事。“前卫歪塔”坐落在辽宁省绥中县前卫镇古塔村,是一座辽代八角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残高约10米,塔身向东北方向倾斜约12度,塔尖水平位移1.7米。倾斜度远超意大利比萨斜塔(约3.99度),被誉为“世界第一斜塔”。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歪塔斜塔诉沧桑》

      提起歪塔和斜塔,印象最深的就是“前卫歪塔”和“比萨斜塔”,它们分别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故事。“前卫歪塔”坐落在辽宁省绥中县前卫镇古塔村,是一座辽代八角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残高约10米,塔身向东北方向倾斜约12度,塔尖水平位移1.7米。倾斜度远超意大利比萨斜塔(约3.99度),被誉为“世界第一斜塔”。

       前卫歪塔始建于辽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与比萨斜塔相比要早落成300多年。前卫歪塔不仅以“斜度世界第一”而闻名,还有两段反差极大的“历史故事”在民间与史书里并行流传:一段是浪漫的手艺人“比武招亲”。在绥中当地,老人常把这座塔叫作“鲁二玉歪塔”。传说,古时候前卫镇有位姜员外,女儿玉珠貌美,想挑选一位“心灵手巧”的女婿。村里两个后生相互较劲:一位叫石俊杰的小伙子,花三个月造了一座雕梁画栋的绣楼;而另一位叫鲁二玉却花了同样时间修了座塔,建第一层就明显往东北歪,引来看热闹的哄笑。鲁二玉不声不响继续往上砌,塔越建越歪,却始终不倒。到了“验收”那天,石俊杰的绣楼人人夸漂亮,玉珠小姐却指着歪塔直言不讳地说:“会造绣楼的匠人满天下,能让塔歪而不倒的恐怕只他一人。”于是选了鲁二玉。故事结尾,塔成了爱情信物,也被乡民们叫成“姻缘歪塔”。

       而另一段民间流传的故事则是,三百年前清军屠城时的“血证”。在崇德八年春,清军绕过山海关,先下中后所(今绥中县城),再破前卫屯(今前卫镇)。据当地《清实录》记载,为震慑辽西走廊,清军对两城实行“剿洗”,男子被杀或掳走,房屋焚毁殆尽。当时前卫镇“寺观、民舍尽为灰烬”,唯独这座早已倾斜的辽塔依旧矗立。百姓们纷纷口耳相传:“塔若再歪一点,就压不住冤魂。它硬挺着,是给亡人留一个记号。”于是歪塔在地方记忆里既是奇迹,也是那场屠城的静默见证。

      在当地有一段真实的故事,在1912年6月15日那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把塔顶宝顶的18尊小铜佛和一部手抄经卷一并掀落。随后军阀混战、日军占领,塔身砖雕、佛龛陆续被盗,塔遂成今天看到的“半截歪塔”。从“比武招亲”到“屠城血证”,再到飓风掉顶,前卫歪塔的故事一面是手艺与爱情的佳话,一面是战争与天灾的缩影。千年过去,塔身继续向东北斜着,依然矗立在辽西走廊的古塔村。

       然而,比萨斜塔也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是一部“歪打正着”的千年传奇,核心桥段可以浓缩为六个关键词:沼泽地基、200年烂尾、反方向“香蕉塔”、伽利略实验、二战逃难、扶直四厘米。第一,沼泽地基“一开工就歪”,1173年8月9日,建筑师博纳诺?比萨诺挖下第一锹土,打算为比萨大教堂竖一座56米的高耸钟楼。没想到比萨在希腊语里就是“沼泽”,地下水层离地仅1米,南端地基刚压上去就下沉,第三层封顶时塔身已倾斜0.25度,工程被迫叫停。第二,两百年烂尾楼被“战争救了斜塔”,在1185年塔身到第四层时,倾斜继续加剧,恰逢比萨与佛罗伦萨开战,工地一停就是一百年。到了1272年复工,工程师焦旺尼?迪?西蒙想“以歪纠歪”,把北边的柱子和拱圈故意加高,结果塔从“往北歪”变成“往南歪”,整座塔弯成香蕉形。如此停停修修,直到1370年才正式封顶,整整拖了197年。第三,就是香蕉塔与“沉默的钟”,为平衡重心,南北台阶数被做成不一样,南面比北面整整多出86厘米,七口大钟虽安装就位,却因担心震动加剧倾斜,从未被正式敲响,它名义上是钟楼,却“哑巴”了600年。第四,扶直4厘米“千禧年大手术”,在1990年倾斜增至5.5度,塔顶偏离垂线4.5米,意大利政府被迫关闭景区,组建国际专家团。先用600吨北侧铅块“压脚”,再在地基北面缓慢抽土,2001年完工,倾斜从5.5度,减回 3.99度,预计300年内不会继续恶化,耗资2800万欧元,这可能是人类史上最贵“扶正发型”。始建年份为1173年,到完工年份为1372年,从整个工程从12世纪跨越到14世纪,历时约两个世纪。如今的比萨斜塔依旧“歪而不倒”,用850年的倾斜身姿告诉世人:缺陷若被时间加持,也能成为独一无二的美。

      一座竖立在辽西旷野向东北轻斜,而另一座在第勒尼安海岸向南低眉。前卫歪塔与比萨斜塔,相隔万里,却在同一条地平线上,一座守望着东方辽海的晨曦,一座映照着第勒尼安的落日,同样因“歪”和“斜”而名,却以同样用着倔强与优雅的姿态,撑起人类千年的惊叹。


       
许之丰摄影2025年8月20日记录于辽宁绥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