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古街度中秋》
山西昔阳有一条古街,叫“红旗一条街”,原名“上城街”。位于昔阳县政府西南侧约180米,街道全长600多米,呈南北走向。该街道有始建于北宋熙宁二年的崇教寺,明洪武二十二年的乐平县衙署等文物古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人民商场、工农兵大舞台、人民食堂、新华书店等保存完好,街道两边的标语和图案样式原汁原味,非常富有时代特点。
提起昔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早在商朝时期,属微。周朝时期,属肥子国。据《辞海》称其活动区域最初在昔阳县东部的东冶头镇一带,肥还在东冶头镇东冶头村筑戍守土城,取名昔阳城。这也是今天昔阳名字的由来。在历史上也有多个名称变化,如西汉时置沾县,东汉建安中置乐平郡,隋大业初年改为乐平县等。
古称“乐平”的昔阳,旧城在一个较高的土埠之上,建有一条街被称之为“上城街”,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清乾隆四十一年重修,是昔阳老城唯一的主街道,南北走向,全长600米。中轴线由南向北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等旧时衙署之类的建筑,基本形成现在的街巷框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城街不仅是昔阳县政治商贸服务文化娱乐的荟萃之地,而且当时历史风云的演绎在这里浓缩,时代行进的步伐在这里留下了雪泥鸿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县城的建设和发展,县委、县政府等重要政治机关搬迁后,这里不再是县城的政治文化中心。上城街厚重的历史文化留给人们的是深深的回味和思考。2010年改造立面、维修屋顶、管网入地、铺设路面,对上城街进行了恢复性保护性修缮,同时冠名“红旗一条街”。
曾经的县政府办公楼、县衙、城关人民公社、红旗大队、红星大队、新华书店、昔阳晋剧团、工农兵舞台、人民邮电等许多地标建筑得到了保存和维护,另一方面集中增加了反映时代特征的红色元素,比如革命样板戏、红色标语、历代明贤、昔阳好人等,这些沉淀着历史文化的符号蕴藏着时代前进步伐的艰难,更具象了社会风貌变化和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的现实。原先街道两边的机关单位用房,现在成为多功能超市、店面经营,油果铺、糊嘟馆、饼屋、饭店、蔬菜店、美发店等商铺,汇集了当地的传统美食和土特产。
站在街道一端放眼望去,清一色水泥石子抹就的墙体立面被白灰勾缝分割成形状规整的条块,风格硬朗有骨感。商铺或住户门前大红的水泥立柱气势不凡,房顶上筑起的女儿墙上“多快好省、力争上游”“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等红色元素随处可见,浓缩了这方土地上的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奇迹的精神之魂,再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024年9月15日,正逢中秋佳节,作者走进昔阳古街,伴随着当地百姓锣鼓喧天的庆祝中秋佳节的到来,精准的节奏配合着鼓声,使得整个场面更加热闹非凡,鼓手们身着节日的服饰,挥舞着鼓槌,每一次击打都充满了力量和激情。中秋佳节的昔阳古街“红旗一条街”,留下了非常难忘的记忆。
许之丰摄影2024年9月15日记录于山西昔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