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路:鸟瞰万里长城“北京结”》
长城在怀柔境内的“北京结”并不是长城关口而是长城的交汇点。据碑文记录:位于渤海镇庄户村东南2000米处边墙之上,又称“长城结”、“三岔口”。长城自从山海关、经北京平谷、密云一路东来的明代长城在此一分为二,形成内长城和外长城两条支线。内长城在此向西南经大榛峪、黄花城、八达岭,过昌平再折向河北怀来境内直至河北紫荆关、山西娘子关。外长城向西北通过延庆九眼楼、佛爷岭一带然后向张家口、大同至嘉峪关。
“北京结”并非古已有之,是现代人命名的,1985年中国地质矿产部地质遥感中心采用航空遥感技术,对北京地区长城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全面勘查,发现北京地区长城总的走向主要分为东西和西北两个体系,由此这个会合点被命名为“北京结点”,简称“北京结”,被视为“万里长城”中的一个重要枢纽点。
历史上明朝初期为了防止蒙古骑兵再次袭扰中原,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了一段长城。由于明初以攻为守,明军多次深入漠北,击败了蒙古主力,并在燕山以北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县)、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元上都遗址)等边境建立卫所,没有大的边患。明朝首都迁到了北京之后,就开始由进攻转入防守,大宁等卫所也先后被放弃掉。蒙古部落恢复元气以后,又开始对明朝的北疆构成了威胁,而在明嘉靖二十年开始修筑九眼楼至八达岭八十多公里的长城。
据当地村民老人们回忆,在解放前,这里曾经称做“擦字火焰山墩”,长城以南经常出没土匪,主要是李二麻子和小老雕。“李二麻子”大帮土匪出山,多由赤城东卯、延庆千家店,经山谷进人四海东的石窑,然后分拨或直插今渤海镇三岔村,或绕行大火焰山墩,进入庄户,并以庄户为落脚点。另有“小老雕”一帮三、四十土匪,常由杨木栅子、宝山寺八道河、西栅子进人庄户村东沟,然后在南冶、沙峪一带寻机抢掠,再经沙峪北沟,回庄户东山继续盘踞。直到解放人民武装对各路土匪进行了有效打击,肆虐山地多年的匪患被彻底根除。
其实明长城有很多的结点,重要结点为第一结在锥子山长城,是辽东明长城东、南、西三路长城的交结点,向东连接辽宁境内的明长城起点,丹东的虎山长城。向南连接山海关的长城,起点是老龙头。向西连接北京的长城,绵延万里,到达嘉峪关。还有偏头关的“山西结”,处于黄河南流入晋的交汇处,也是内、外长城的西部交汇点。明长城还有很多“结点”,在北京地区过境长城中,还有八达岭长城结点、黄花城二道关长城结点、以及九眼楼长城结点等等大小结点十多处。当然最著名的当属此段长城,被编号为第154号烽火台的“北京结”长城。
“北京结”长城建筑在海拔1534米的黑陀山以南的高山之颠,附近有“箭扣”、“鹰飞倒仰”、“十八盘”、“云梯”等绵延20多公里长城路段,充分展现出长城的惊、险、奇、特、绝。一些长城爱好者们称赞道,能攀爬到此段长城山顶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好汉。从空中鸟瞰“北京结”,山顶上结成了一个巨大的花结,如飞天仙女飘落的三条丝带,十分美丽壮观。
许之丰摄影2024年4月25日记录于北京怀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