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万寿寺》
在北京西三环有一座这样的寺庙,历经明清两朝,与皇家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就是万寿寺。它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修。
在明万历五年,万历帝母亲李太后带头捐资,在从前的聚瑟寺原址上修建万寿寺,从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三座大山佛教名山经书卷收藏在万寿寺。李太后是个信佛之人,寺院门前就是一条河,讲究的是要背山面水。在寺庙后院里有一座假山,山顶上的小房子,里面竖立着三尊佛像,自称是九莲菩萨。这山上的土石也都得来自佛门圣地,中间的来自南海观音住的普陀山,东边的是答普贤菩萨所在的峨眉山搬来的,西边的则取自于文殊菩萨的五台山。三尊佛像立在山上,就相当于把这三尊佛连同三座山都请进了万寿寺。
话说到这万寿寺这名字与万寿无疆没太多的关系。李太后自己算了一笔账,平时逛遍这三座山要用三年多的时间,而进了万寿寺一天就够了,一天顶了一千多天,未来十年没事逛逛这座庙,就相当于增加了一万年的寿数,太合算了。
万寿寺在顺治十六年遭遇了一场大火,几乎都烧没了成为一片废墟地,直到康熙皇帝登基,突然着急要重修万寿寺,为了赶工期匆匆上马的工程,而且半年就修完了。如今万寿寺的大延寿殿,中间是三尊佛像,而这两边竖立着十八罗汉都改变了尺寸,显得主殿格外拥挤。
历史上记载,明朝万历皇帝跟亲妈李太后修仙山的时候,用的都是以瘦露透唯美的太湖石。可如今看看万寿寺的后山基座却是一块块青石,这些太湖石都是在清朝重修时将太湖石迁移到了北京另外一处著名花园恭王府,摆在了和珅宅子的后花园里。
重修万寿寺的时候,和珅的老爹常保任万寿寺监修,后来因花园的太湖石影响书房的视线为理由,下旨把这里的太湖石都搬去了圆明园,而这一切的直接经办人正是常保大人。等到和珅得势的时候,常保早就过世了,和珅接了父亲的班,做了圆明园的监修,这时候那堆太湖石就堆在圆明园里,和珅还真没少从圆明园往外倒腾好东西。在后来查抄和珅的清单里,有一匹碧玉的跃马,原本就是圆明园里的宝物,和珅看着好就搬回了恭王府里。如此的便利条件,和珅把老爸曾经工作过的万寿寺里的西洋楼和太湖石都搬进了自己的宅子,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据传清光绪年间,因慈禧太后往来于故宫与颐和园途中,时常在万寿寺驻跸休息,故万寿寺素有小宁寿宫之称。万寿寺前临长河,慈禧太后坐船去颐和园,必定在此拈香礼佛,休息更衣。待慈禧太后至此,僧众山呼“太后老佛爷”,并把她领到大殿的三世佛后,果见一慈眉善目的观音端坐于此。“万寿寺双佛显圣”的故事越传越神,老佛爷这个称呼也就叫起来了。清乾隆二十六年宫廷绘《香林千衲》就是万寿寺,如今珍藏在故宫博物院。
万寿寺是一座经历了400余年历史的古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园林艺术的集中体现,对研究古代园林建筑有着较为重要的历史价值。2022年9月16日,万寿寺修缮一新恢复对外开放。万寿寺分中
东
西三路,中路为主体建筑,东路为方丈院,西路为行官。慈禧太后游颐和园时经常在这里歇息、喝茶。图为2024年初春的北京万寿寺。
许之丰摄影2024年3月9日记录于北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