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许之丰
许之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87,554
  • 关注人气:8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代的“知青”小院

(2023-09-14 22:38:04)
标签:

许之丰摄影

新闻摄影

记录历史

旅游

图片

分类: 纪实摄影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时代的“知青”小院》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有一座记录时代的知情小院,张张图片把我带回了四十多年前的一段段往事,仿佛就在眼前,就象电影一样,一幕幕的场面不断的呈现在脑海里,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毕竟作者本人也曾经有过知青生活经历。

      小院内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农具、一个个老物件……简单简朴而直抵人心,浓缩了那一代人上山下乡的历史记忆。还原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居住地的建筑风格,收藏了毛主席像章、红卫兵袖章、生活用品等数百件文革时期的老物件,全面而真实地展示了知青时代特殊的生活场景和激情岁月。

       当年为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踊跃报名上山下乡插队落户,一起被卷入了那场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之中。往事虽已过去了四十多年,但情景至今记忆犹新,毕竟那是走出校门,第一次远离家乡、远离父母,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第一课,意义非凡。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当年下乡当知青,是我们走进社会的第一课,是谋生的唯一选择。因此,“知青”成了一种烙印,印刻在我们这代人的脑海里,印刻在我们这代人的青春年华记忆中。知青的生活是艰苦的,结下的情谊却是真挚的。知青的经历是苦涩的,却也是宝贵的。它令人回味,引人思索,给人启迪。虽然那个时代已经久远了,但我们这代人的深刻印象永远都不会淡漠。 

       当年的知青岁月,是历史造就了一代青年,它曾给这一代人谱写了一曲青春时代的凯歌,铺筑一条无法选择的人生轨道。知青也造就了历史,它已成为一个时期的历史产物,并将载历史的史册,现在回想起来,都是一个美好的记忆。

       2023年9月4日作者走进记录时代的“知青”小院,感触颇深。随着时光流逝,隔不断当年知青的情怀,岁月沧桑,抹不掉心头的记忆。四十多年过去了,这其中许许多多的往事已被淡忘了,但唯有“知青”这段岁月情,今生今世却难以忘怀,在我人生的经历中,曾经有过这段难以忘怀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峥嵘岁月一生无怨无悔。

许之丰摄影2023年9月4日记录于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