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余年后再踏五当召

标签:
许之丰摄影新闻摄影记录历史旅游图片 |
分类: 纪实摄影 |










《四十余年后再踏五当召》
五当召,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年),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因建在五当沟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通称其名为五当召。五当召依地势面南而建。经过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的多次扩建,逐步扩大至今日规模。
五当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东北约45公里的吉忽伦图苏木五当沟内的大青山深处。蒙古语“五当”意为“柳树”,原名巴达嘎尔召。藏语“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召”为“庙宇”之意。有大小殿宇、经堂、僧舍2500余间,占地300多亩,分布在1.5公里长的山坡上。它是一幢层层依山垒砌的白色建筑,群山环绕,为苍松翠柏掩映,雄浑壮观。
五当召在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经章嘉、锡埒图、济隆等驻京呼图克图们的许可,仿照后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在五当沟动工修建了一座寺庙,即洞科尔殿,也就是时轮大殿,这是五当召有据可考的最早的大型建筑。乾隆十五年,在洞科尔殿的西侧建造了一座两层楼的殿堂称为“当圪希德殿”,供奉众金刚,故亦称金刚殿。
许之丰摄影2023年7月27日记录于内蒙古固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