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路:万里长城宁鲁堡》
万里长城宁鲁堡,位于山西省左云县境内。原名宁虏堡,是明长城大同镇关堡。“虏”字来源于外族入侵,明朝时候将侵略长城以南地区的蒙古族大军称为“虏”。一个“宁”字,则反映了一种迫切愿望与长久安宁的目标。
明朝嘉靖年间,蒙古贵族率兵由此入犯,掳掠无数,明朝吃了大亏,所以赶紧亡羊补牢,拨了大量的国库银子在包括宁鲁口在内的各处边防修筑城堡。
宁鲁堡是“外五堡”之一,本堡周二里七分,高三丈七尺。东至威鲁堡20里、北至边墙5里、西至破虎堡30里、南至三屯堡35里。宁鲁堡口属大同镇左卫道所辖北西路。镇守着长城分边11里3分,边墩18座,火路墩11座。
据《三云筹俎考》记载,为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土筑,万历元年(1573年)砖包,堡城“周二里七分,高三丈七尺”。嘉靖年间,蒙古贵州曾率兵由此入犯。宁鲁堡只向南开有一门。今东、西、北三面将城墙掘成豁口通行。城墙包砖虽早被拆光,但整体堡城尚存。
宁虏堡据《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四大同府记载:宁虏堡“嘉靖二十一年筑,万历初增修。周二里有奇。后设市场于北,亦冲要处也”。清初设操守一名,驻兵一百名。后改操守为把总,属助马路参将管辖。雍正七年改为宁鲁堡。光绪时设把总一员,有马步兵五十七名,守兵四十一名。
明嘉靖年间,蒙古贵族曾率兵入犯,宁虏堡只向南开有一门,外有瓮城开东门,现已荡然无存。堡址平面方形,边图七云石堡马市遗址此有关。今东、西、北三面将城墙掘成豁口通行。城墙包砖虽早被拆光,但整体堡城尚存。
宁鲁堡城墙的角墩,比较细长,四周有壕沟。堡西有关家山石林,有火山形成的六棱柱石,据说堡墙基础全用此种柱石垛起,极为坚固。明朝中后期,边防战事逐年减少,蒙汉在边境互设马市,宁鲁堡内居民增多,商业兴起,儒释道三教迅速发展,大兴土木,修建寺庙。但这些建筑大都毁于战乱,民国初期冯玉祥的石友山部和奉军张作霖部在堡内驻防时,拆毁大量的庙宇,取木材当柴烧。日伪时期修筑碉堡时又拆掉一部分,现已被拆除。
2023年4月27日,作者走进宁鲁堡,堡北明长城下为宁鲁口,系军事要塞,210省道即由塞口西山坡上通出塞外。据村中老人讲,现村中姓氏有李、白、陈、王等十几姓,120多户,200多人,种植作物以五谷杂粮为主。近年来,养羊成为人们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年日本人来时,强令老百姓拆城堡砖石,在三屯驻扎修碉堡建卡子。解放后,居民们也开始拆砖建房。北口两侧各有一敌楼,亦称箭楼,西侧早被大水冲毁,东侧砖碉楼名“镇宁”。图为目前的宁鲁堡城墙。
许之丰摄影2023年4月27日记录于山西左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