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茨中教堂》
茨中教堂,位于云南省德钦县燕门乡。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原在自菇村,法传教士主持兴建。光绪十八年(1892年)被焚毁,后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移至茨中重建。
茨中教堂是一座法国传教士建造的天主教堂,1909年动工,1921年修建完成,气派的教堂成为了“云南铎区”的主教礼堂。迪庆的藏民们大多是虔诚的佛教徒,把它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茨中教堂的存在可谓是个奇迹。
在18世纪中叶,西方天主教士进入迪庆,他们建立教堂、发展信徒,在强大的藏传佛教势力中,极艰难的存在着。信徒甚少,并且日益被信仰藏传佛教的百姓所仇视。百姓们不能容忍天主教士的传教活动,引发了阿墩子教案和维西教案。
在1905年的维西教案中,愤怒的群众焚毁了澜沧江、怒江沿岸的10所教堂,杀死了法国传教士余伯南和蒲得元。当时清政府派重兵镇压僧俗民众,反洋教的群众抵抗了三个月,最终被镇压下去,教会因此而获得了赔款,在茨中土地上兴建茨中教堂。
茨中教堂建在木繁茂的村寨中央,背系青山,四周有农舍梯田点缀。建筑群体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别具风格。教堂包括大门、前院、圣堂、后院、果园、菜园、葡萄园、水田等,主体建筑坐西向东,为中西式结合的建筑。大门砖砌,似牌楼样式,三层,下作通道,上建攒尖顶亭阁,上置十字架。气派的教堂成为了“云南铎区”的主教礼堂。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
2019年7月11日,作者走进燕门乡茨中教堂。从空中俯瞰,这座哥特式建筑为十字造型。教堂正面的钟楼为三层,屋顶有着典型的中国式传统飞檐,钟楼的最高处竖立着十字架。教堂的大门入口处和教堂内部有着不少内容也已经是现代派的对联。
许之丰摄影2019年7月11日记录于云南徳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