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许之丰
许之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066
  • 关注人气:8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2022-07-18 20:57:01)
标签:

许之丰

新闻摄影

记录历史

历史

图片

分类: 纪实摄影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雁门关,他被誉为“中华第一关”。位于山西省代县境内,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有着“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雁门关长城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是在北齐、隋长城基址上修复筑建而成,现存完整的烽火台和壕堑,是明代长城的代表作。

        雁门关的历史,就是半部腥风血雨的中国古代军事史。自公元前4世纪至20世纪,发生在这里的战事,据不完全的统计就有140多次,可见它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雁门关北通大同,南达太原,进可主辽阔草原,退可守千里关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这里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从3000年前,西周王朝年轻的周穆王主政时期,也正是我国周王朝最兴盛的时期。周穆王就是通过雁门关将强盛的国力影响扩展到今新疆一带的西域诸国。

       东周战国时期是大争之世,战国七雄征伐不断,国处北方的赵国不仅试图争雄中原,还得抵御北部楼烦等少数民族乘机占领山西北部地域,当时的雁门关就成了赵国的北部边塞。

          东西两汉时期,雁门关始终是大汉王朝防御北部匈奴的边关重镇。大汉王朝曾四次大规模开发建设雁门关。汉高祖刘邦亲帅30万大军御驾亲征,连战连捷,将匈奴人一直赶出雁门关外。

         伴随着北魏王朝的崛起,雁门关的名称和地位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关已成为天下最为重要的一处隘口。

      宋朝时期,雁门关的地位抬升到巅峰的朝代,宋朝与辽国在雁门关多次展开拉锯战,涌现出历史上杨家将领三代镇守边关;在男人战死后,又有穆桂英女将挂帅;杨家将发端者杨业率领三千人马,依托雁门关地形优势,以少胜多打退辽国十万精兵等历史故事。后来随之北宋王朝的落败,从雁门关往南一路败退,雁门关上插上了金国的国旗。


        元朝时期雁门关曾一度被毁坏。雁门关在明朝万历三十三年(1605),关城附近边关、边墙、边城同时得到大规模的建设,形成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军事防御工程。自然也成了明朝抵御北方的重镇,达到了其最辉煌的阶段,形成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军事防御工程。


        清朝时期,由于边疆的稳定,雁门关逐渐失去了边关的作用,城墙荒废任风吹雨打失去了昔日的辉煌。时至清末,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辱国求存的慈禧太后等,狼狈出走。他们过居庸、宣化,经大同,又在雁门关留下了脚印。


        进入民国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雁门关又成了抵抗外族入侵的前沿阵地。最耳熟能详的平型关大捷就发生在雁门十八隘之一的平型关。还有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雁门关伏击战等战役,这些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典战例也都是发生在雁门关。

         历经沧桑数千年的雁门关,在2009年以来按照原样复建之后,气壮山河的长城关隘再次展现一派宏达雄浑的边关风情。2019年10月10日再次修复之后,刚刚开门面对游客的情景。


许之丰摄影2019年10月10日记录于雁门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