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路:万里长城李二口段》
万里长城李二口段,它位于山西省天镇县东,是明长城的一部分,修筑于嘉靖年间,因东面有李二口村,故名李二口段明长城。
传说中是唐太宗李世民巡边时经过李二口发现村周围遍植杏李树,得知此村叫杏二口,便随口说道,杏李同宗,为何不叫李二口呢?从那时起杏二口便改名叫李二口。
从历史上讲,天镇所辖地域一直是汉民族与北方蒙古游牧民族相融相争的地方。长城作为一项军事防御工程,为边防安定,开发屯田,保护通讯和商旅起到了巨大作用,在天镇北川还有汉长城、北魏长城遗址,但仅留残迹和基础。现存比较完整的基本是明长城。
李二口长城有“三奇”,一奇是“巨石墩台”将墩台建在巨石上,当年工匠们对巨石外部进行加工,让它更符合墩台的外观和功能;二奇是“错长城”,两段长城墙体,一条沿山脊北去,人称“晋北小八达岭”,另一道在山脚下朝东延伸,至张仲口村附近突然中止,这就是有名的“错长城”,以达到“稳边固土”之目的;三奇是“云东孔道”与大同门户相通,大同历史上著名的“云东孔道”,千百年来大同盆地东部门户所在,只有李二口城墙,一座大型军堡横空出世,像一把锁钥紧扣在门户上,以阻断突厥铁骑南下三晋腹地的脚步,在关口要道阻敌。
李二口长城依山势起伏,因山脉蜿蜒,有一条沟叫黑石崖沟,沟内有溪水出流。经历近500年的风雨剥蚀和无数次的战火硝烟,已经残破斑驳,还有垛口根基遗迹,沿长城爬山而上,运土艰难,但仍修筑成功,而且这样的坚实壮观,可以说是守兵将士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一段精神写照。2016年春季,作者走进这段独特长城不沿山脚反走山梁,远远望去如飞龙卧于山巅,四周杏花掩映,与苍劲中更增秀美。
许之丰摄影2016年4月25日记录于山西大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