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路:万里长城三关口段》
万里长城三关口段,位于贺兰山东麓的永宁县境内,距银川市40公里,此关是宁夏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交界地,银川至巴彦浩特公路穿关而过,这里山脉蜿蜒曲折,地形雄奇险峻。
明朝时期蒙古鞑靼和瓦刺等部经常从内蒙古阿拉善台地进入贺兰山赤木口(今三关口),直驱中原,明统治者为了边防安全,特于三关口筑长城。这段长城是明成化年间1465年开始修筑。
当年修筑长城时,这里多沙砾,少土壤,于是军士们遍剖诸崖谷,得到土壤数处,又因无水,做水车百辆,到关口20多公里的平吉堡取水,与土壤、砾石相拌,夯筑而成,坚固异常。
头道关,中间关门已荡然无存,此地山势开阔,是“缓口可容百马”之处。关口两侧拐弯处,各筑一做跨墙方墩台,高出墙面2米,顶部见方3米,南北关墙与长城连接,北关墙顺山梁向西延伸,南关墙施向东南,残墙高7米,基宽6米,顶宽3.2-3.5米。墙顶两侧筑有较薄的女墙,女墙残高50-70厘米,宽25-30厘米。
二道关,头道关向西6公里为二道关,关口南侧有一座20多米高的山头,山头上没有墩台,见方11米,高8米,用黄土夹沙砾夯筑,台西南角有脚窝可登顶,墩台与西南山峰之间残存有长1公里的城墙,残高2米。
三道关东距二道关2公里,此关两山相夹,山谷狭窄,一水中分,山险壁峭,地形十分险要,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筑关时曾依山而砌有石质长城和深沟各一道。现今已辟为大道,但仍不失险峻之姿。
1943年6月抗战时期,八路军与日伪军在这里曾发生过“三关口战斗”,长城因此战役遭到破坏。
昔日三关口一带绵延纵横的长城与墩台、烽火台左右连属,实有西控大漠咽喉要道之险。今日三关口虽已经残掾断壁,但不失当年雄奇险峻,蜿蜒壮丽,仍可想象到当年金戈铁马,烽火狼烟的战争场面。图为2018年10月7日攀登万里长城三关口段。
许之丰摄影2018年10月7日记录于内蒙古阿拉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