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墙,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早在作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2010年5月,大同市开始大规模修复南城墙,在该市的长远规划中,北、西两面的夯土城墙也整体包砖修复。这是2012年8月23日,修复一新的古都大同在南城墙关城门揭幕,同时山西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一次汽车盛会,“名城名车,经典时尚”的老爷车开上了大同古城墙。许之丰摄影
《古城墙上的老爷车》
大同古城墙,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早在作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明代大将军徐达在汉、魏、唐、辽、金、元旧城基础上于明洪武五年增筑起来的。建有主城门和阳、永泰、清远、武定四座,同时还建有护城河、吊桥、城楼、箭楼、月楼、乾楼、望楼、角楼、控军台等一系列军事设施。
历史上据史书记载:从明末,烽火连年的大同古战场,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穆宗皇帝接受了右都御史、宣大总督王崇古和大学士高拱的建议和主张,封俺答之孙拔汉那吉为三品职衔的指挥使,并与蒙古鞑靼部重行“互市”(互相往来贸易),从而打开了与西北少数民族关系的新局面,化干戈为玉帛,变敌对为睦邻。
1644年农历正月,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五十万,从禹门口渡过黄河,挥师北上。农历三月一日,大同总兵姜(王襄)射杀永庆王,开门迎接闯王入城。
民国时期,大同地区屡经战乱,从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日军攻占大同,解放战争中大同集宁战役,大同城池均有不同程度之损坏,一九一四年,晋北镇守使张汉杰,拆毁北门楼和零散望楼残屋,用于建私人住宅和兰池戏院,后来在北城门原址重修了不伦不类的欧式城楼。近现代战争对大同城池破坏最大的一次是一九四六年发生在大同的攻防战,从当年7月31日到9月16日一个多月的攻城战,战役中城墙、城门、城楼、望楼、角楼等均遭不同程度之损坏。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就专门为大同制定了新旧分开、功能分离的城市建设规划,强调保护大同古城的历史价值,但这个规划从来没有被实施过。
建国后,大同成为重工业城市,北方煤炭工业中心城市,城市古迹和它所包含的内在历史价值长期被忽视,城市建设缺乏长期规划,城市建设混乱,功能庞杂。一九五二年拆钟楼前后,北城门、东城门、西城门也被拆除,这几个门洞渐成为豁口,唯有南城门楼保存至一九六四年七月一日被“落架保护”。同时残存的瓮城、望楼等相继被拆除、城墙砖几乎全被剥离掉,但夯土墙遗存丰富。仅城墙东南、西南角台基部、南城门城台北面西侧、部分城墙段落底部(从东、南城墙修复前的基础挖掘来看,保存基础条石和底砖的段落较多),从此剩下了绵延城市四周的土城墙,以至于70年代之后出生的大同人认为大同原本就是土城墙,主城门最后一个城门洞南门洞在一九八一年市政公司拓宽南街及南关道路时拆除。虽然遭受了上述破坏,耸立了近四个世纪的城门楼、望楼、城门洞、钟楼、太平楼等城市标志性建设虽都不复存在,但在80年代之前,大同古城仍然呈现出一派中世纪城市风貌,土城墙内低矮的四合院建筑,完整的街区里坊结构构成了大同古城独特的风景,这时的大同古城风貌完整程度不逊于古城西安。
直到2008年起古城墙夯土墙体开始修复。大同市古建筑、城墙在内的古迹命运突然峰回路转,原先改造旧城的规划等被推翻,城内的各种古迹开始大规模修缮、复建,连只剩一个塔的法华寺也被复建,2009年5月东城墙夯土城墙开始包砖修复,该年底主体工程近于完工,较真实复原了城墙的辉煌,2010年5月,大同市开始大规模修复南城墙,在该市的长远规划中,北、西两面的夯土城墙也整体包砖修复。
这是2012年8月23日,修复一新的古都大同在南城墙关城门揭幕,同时山西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一次汽车盛会,“名城名车,经典时尚”的老爷车开上了大同古城墙。
许之丰2020年7月29日摄影记录于北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