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分差、状元分比及等位分在分数定位学校中的运用

标签:
股票高考志愿学业规划 |
高位(状元)分差、高位(状元)分比及等位分在分数定位学校中的运用
成都明略学业规划研究院
二、三本合并,一本扩容后,到底如何根据分数定位学校?这是摆在高三学生及家长面前极为迫切而严峻的问题,因为相当多的原来的二本院校挤入一本来招生,一本分数线相比于以前变化比较大,各学校的录取分及平均分相对于一本线将出现变化,如果再用原来的分差进行定位时,就会出现误差。再者,二、三本合并后,原来的二本线、三本线相比于现在的二本线都会有一定的变化,因此用原来的三本分差或者二本分差都会出现问题。具体变化情况如图所示:http://s10/mw690/001pXzXNty6T4jQGuCdc9&690
上图中,中分段到高分段的学校分布如三角形中的圆,原一本线y1为根据扩容前高校及招生计划划定的省控分数线,现一本线y2为部分二本高校及招生计划加入一本行列后划定的省控线,这样以来高校B的分差就由原来的b-y1 变成了b-y2,显然二者并不相等。因此,我们再无法用原来的分差b-y1来进行定位了。
在此情况下,我们就不能仅将眼睛盯在分数线的划定比例上,而应当放弃用省控线计算分差的方法,把目光用来寻找变化中的不变,通过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无论高校加入多少,一本分数线划定的高与低,每年来说,这个高校录取线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它是基于什么不变呢?是基于距离高考状元的相对位置不变,这个相对位置用什么来描述比较科学呢?我们引入了状元分差的概念,引入这一概念的基本假设是:每年考生的成绩分布呈比较标准的正态分布,这样就可以用学校距离状元分数的远近来描述其相对位置。因此学校的状元分差就可以用来描述,当然学校的分数中有三个指标,录取分、平均分、专业分,我们可以分别用三个指标与状元线相减,但我们一般建议大家用学校平均分这一指标,也就是学校状元的平均分差。我们一般就用z-bp来表示。而学校状元的录取分差我们用z-bl来表示,学校状元的专业分差我们用z-bz来表示。
明白了学校状元分差的计算后,我们再来计算学生自己的状元分差,也就是用高考状元的分数减去学生自己的高考成绩(用z-x),这样实际上就是学生距离状元线有多远,学校距离状元线有多远,如果学生与状元之间的分数距离小于学校与状元之间的分数距离,那么就意味着学生的分数高于学校的分数,也就是说,学生有很大可能被学校录取。即如果学生的状元分差(z-x)<(z-b),那么当然学生就可以被B高校录取。但我们上式中说的都是今年的指标,但我们知道今年的这个b(也就是高校的录取分数)是无法知道的,这时我们一般就用往年的这个指标了,也就是前一年的这个指标(我们用z1-b1)来表示,前二年的这个指标我们就用z2-b2来表示,前三年的指标我们用z3-b3来表示,如果我们自己计算的(z-x)小于(z1-bp1)、(z2-bp2)、(z3-bp3)中的任何一个,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有最大的把握进入这个学校。因为我们实际上有极大概率高于这个学校的平均分了。
下面,我们再来给大家介绍第二个分数定位学校的工具——状元分比。同样如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全体学生的分数区间准确的讲可以表现为最高分(状元分z)减去最低分(d),可以用(z-d)来表示,当然,如果我们数据不全,没有最低分时,可以直接用状元分z(相当于z-0)来表示全体学生的分数区间。但准确情况下,全体学生的分数区间我们必须用(z-d)来表示,于是,某个具体考生的分数区间可以用考生成绩x减去最低分d(x-d)来表示,而高校所占的分数区间用(b-d)来表示。一般情况下,从最低分统计起,当学生成绩所占的分数区间大于高校分数线所占的分数区间,那么我们可以确定学生有极大的概率被该高校录取。但一般来说,由于每年参考人数的不同,用分差比较的话还会有一定的误差,而分比就相对比较准确了,这时我们就引入状元分比的概念,即把学生的分差(x-d)与全体学生的分数区间(z-d)相比,同时又把高校的分数区间(b-d)也与全体学生的分数区间(z-d)相比,同样,我们来比较学生状元分比(x-d)/(z-d)与高校的状元分比(b-d)/(z-d),如果学生的状元分比大于高校的状元分比,那么学生就有极大可能被该高校录取。这里还须提出的是,这里的高校状元分比,实际上也是往年的,前一年的、前二年的、前三年的等,所以我们计算时,高校的录取分比实际上是(b1-d1)/(z1-d1)、(b2-d2)/(z2-d2)、(b3-d3)/(z3-d3),如果我们自己计算的状元分比(这当然是今年的哈),大于以上前三年指标中的任意一个(也就是当(x-d)/(z-d)>(b-d)/(z-d)),那么该生就有极大可能被该高校所录取。
那么我们用分数定位的第三个工具就是等位分(具体介绍可参看《2015高考指南》下册P36),等位分是来自于标准分,而标准分是为了把不同年份的分数能够进行比较,就把各年的分数运用一定的工具转化成标准分,也就是体现各考生在整个参考学生群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由于标准分只考察学生群体自身的变化,却没有考虑招生计划及参考人数的变化,所以呢,加入后面这几个因素后,又引入了等位分的概念。由于把学校和学生的分数都转化成了可以比较的等位分,因此可将两者之间直接比较,当学生的等位分大于学校的等位分后,学生就用极大把握被该高校录取。
由于等位分的计算比较复杂,我们也没有必要每个人都来计算,但省考试院为我们提供了相关数据,对于学校的等位分我们可直接在高考指南上查阅,而学生自己的等位分可在《2015高考指南》下册P38中介绍的两们网址进行查询。
最后,我们再来介绍一下这三个工具如何运用呢?由于等位分目前的数据我们只有实录线的等位分,没有平均分的等位分,因此,可以采用下列三个步骤对学校进行定位: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