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校”模式更显明略人的远见卓识
(2014-09-24 10:36:55)
标签:
高考改革高考志愿 |
“专业+学校”模式更显明略人的远见卓识
明略学业规划研究院
这次浙江的高考改革实施方案中,关于志愿模式做了具体规定:高考录取时,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也就是说学生填报平行志愿时,先选择专业,一个专业下有若干所学校,然后看你的分数能达到其中的哪所学校。再进行投档录取。
其实,多年来,但凡在明略做过一对一高考志愿咨询的家长都知道,在第一次给学生出具的咨询报告就是这种模式。先为学生推荐三到五个专业群,然后根据专业群选择学校群,这些学校高分低分都有,最后等到高考成绩出来后,再根据分数定位具体的学校和专业。作为学业规划理论的发源地,明略的首席专家张恒亮老师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根据专业和分数定位学校的“二元定位法”,这一方法在明略后来出版的《瞄准就业填志愿》与《大学专业分析》两本志愿指导图书中都有阐述。在具体的志愿指导时,面对社会主流还是先选学校后选专业的大环境,明略人在学业规划理论的指导下,振聋发聩、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首选专业、次选学校的基本原则。这是对传统填报志愿方法的颠覆性创新!在此基础上,明略对传统志愿填报方法进行了流程再造,也就是我们目前所说的:先确定就业目标,据此确定专业,然后根据专业选择学校群,最后再根据分数定位学校。
现在,高考改革中提到了志愿填报将变为先专业后学校模式,这就更加突出的体现了明略人当年的远见卓识。另外,由于实行了新的、个性化的高考科目组合方式,让传统的分数定位学校的工具失效,因为过去用分数定位学校,都是在参考历史数据的基础上进行选择的,但由于实行了新的、个性化的高考科目组合方式,就没有了可以参考的历史数据。对此问题,明略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实时动态志愿模式(该模式已于200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即学生不用参考历史数据,而用实时披露的填报态势进行科学决策。而今,明略人依然站在全局的高度,强烈建议国家尽快推行已在内蒙古自治区成功实施的实时动态志愿。真正做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