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不同志愿模式下的决策策略分析

(2013-06-22 17:05:14)
标签:

高考志愿

学业规划

 

2013不同志愿模式下的决策策略分析

 

优谱(学之道)学业规划研究院  张恒亮

 

     今年,四川省的投档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必然会对高考志愿决策的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思路提出不同模式下的决策策略呢?优谱(学之道)学业规划研究院的首席专家张恒亮认为,总的思路依然是学业规划指导下的高考志愿决策。即首先确定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根据专业选择学校,根据分数定位学校。在学业规划的基础上,我们选出了专业和学校的范围,然后再来进行志愿设计,确保被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和专业录取。那么在志愿设计时,不同的模式下,就会有不同的具体思路和方法,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本院校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及决策策略

平行志愿是一种投档规则,即在高考录取时,省级招生部门规定应当把谁的档案投到哪所学校的规则。它的基本原则为三句话,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平行志愿投档时,要先投谁的档案呢?先把考生按照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名,投档时按照名次的顺序来投,即先投第一名,然后第二名,然后第三名,依此类推。这就叫分数优先。那么确定了投谁的档案后,下来就是把这档案往哪里投?这就是第二句话,即遵循志愿,即看考生的志愿,ABCDE五个学校是怎么填的,先看考生是否满足A志愿学校的投档条件,即学生分数是否达到学校的调档线?如果达到就投进去,达不到就看B志愿,如果达到就投B志愿学校,如果达不到,再看C志愿学校,依此类推。第三句话,叫一轮投档,意思是省招办只管投档,当学生档案投进某所学校后,省招办就会开始投下一名学生的档案。那么被投进某所学校这名学生,如果在学校考察评价后,把该生退档,那么他就再没有机会投到后面的志愿学校,只能等到省招办在所有学校录取结束后,进行统计看哪些学校、专业没有完成招生计划,公布到网上,然后再填一次志愿,这就叫征集志愿。

平行志愿的决策策略:

一、 定位准确。建议考生在用分差定位学校时,运用平均分差这一工具,即自己的分差要大于目标学校的平均分差,这样学生就基本上可以达到学校所录取学生的平均水平,就不容易出现投档后退档的现象。就这一点而言,也有咨询师建议所谓“冲一冲,保一保,堑一堑”。显然,笔者是不同意这一策略的。原因在于,其一,学生踩着学校的门槛线投进去,那么在录取时很容易因为投档比例导致退档,另外,更为重要的是如果用学生的成绩冲击他所达不到的学校,或者仅够录取分的学校,那么它在选择专业时就没有了优势,这样就很可能导致在学校中学无所成,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所以,我们建议在用分数定位学校时一定要稳健决策,确保A志愿学校最大可能地被录取。当然前提是A志愿学校必须是学生经过了前期的学业规划深入分析后确定的有利于自己优质就业的学校。这就是小原则服从大原则,小道理服从小道理,升学的道理服从就业的道理。

二、 注意梯度,即ABCDE五个学校的平均分差应当从大到小,A志愿学校应当是学生的目标学校,其平均分差取接近学生的分差,然后B志愿学校的平均分差要低于A志愿学校,C要低于B,D到低于C,不断降低。这样就可以做到层层设防。最大限度降低落榜风险。

三、有条件的服从调配。所谓有条件,就是我们选择的六个专业一定要有专业定向,让学校招办的老师可以大体看出你的专业定向是哪一类,是财经类,还是电子类,是地质类还是建筑类等等,这样他们在调配时就会离我们的定位不远。如果我们自己没有专业定向,学校自然就会随随便便地给你安排专业。

四、考虑进校后换专业。如果填了服从调配后确实没有进到自己想去的专业,则考虑在大学中认真学习,争取换专业以进入自己的目标专业。

二本院校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及决策策略

二本院校的平行志愿比一本要复杂一些,一本平行志愿中五个均为第一志愿,但二本为“3+5”模式,即三个第一平行志愿,五个第二平行志愿。这三个第一平行志愿和一本的五个平行志愿在投档模式上完全一样,但这一轮投档结束后,等学校招办确定了第一志愿的录取人数,如果没有完成计划,这时,并不马上进入征集志愿,而是进行第二志愿的五个学校的投档,即看还有哪些学生报了该学校的第二志愿,然后把满足条件的学生投进学校,由学校进行考核并录取。经过第二志愿的投档和录取后,如果还有学校、专业没有完成招生计划,还有学生没有录取,这时再进行征集志愿。从理想状态上讲,我们并不赞同这样的投档模式,一方面又复杂,一方面学生的选择面又小,我们完全可以实行像一本一样的五个平行志愿。而不是现在的3+5模式。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有第一志愿才是最有效的选择。

那么针对现有的投档模式,我们该如何决策呢?三个平行的第一志愿,我们还是按照上面笔者提出的原则和方法来进行决策,但针对五个第二志愿学校我们该如何选择呢?以一般指导者的意见,既然分数上了二本,那么我就要选择二本的院校,但大家都知道第二志愿如果选择好学校录取的可能性比较小,只能选择一些大家不愿意去的学校。所以这也就是一些咨询专家提出的学校的冷热搭配。二志愿一般要选一些冷门的学校,即大家都不太愿意报的学校。对这一观点,我们并不赞同。原因也是前面提到的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升学的原则服从就业的原则,学校的冷热搭配固然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学生进入二本院校,但是如果进入了第二志愿的冷门学校,其专业、学校不合适,将来就业没有优势,这样的决策就算失败了。因此,我们认为不能如此决策。对此,我们提出的策略是“赌一把”,赌一些学校的大小年。当然不是认为哪个学校好,就赌它,这里有个前提,前提就是在学业规划的基础上选择到的适合自己的学校,然后在这些学校里找今年有可能是小年的,把它选择出来,放在第二平行志愿,这就是对策论在升学决策中的运用,类似于田忌赛马的策略,即以自己的局部劣势通过巧妙决策赢得全局的优势和胜利。其他的决策策略与第一平行志愿一样。

 

三本及以下批次的投档模式及决策策略

三本及以下批次的投档模式为1+4,即一个第一志愿,四个第二平行志愿。那么第一志愿只有这一个,这时的策略是参照上面第一志愿的策略,首先是定位准确,即用平均分差定位确保自己被合适的学校录取。然后是有条件的服从专业调配,实在不行到大学换专业。这里因为只有一个第一志愿,所以就不存在学校排列的问题,也就没有了注意梯度这一策略。

   而四个第二平行志愿的决策策略则与上面二本的第二平行志愿策略相同,即学业规划基础上的大小年分析。然后依然是注意梯度、有条件的服从调配、换专业等策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