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恒亮
张恒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37
  • 关注人气:3,2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业安排中如何调和就业与升学的矛盾?

(2012-09-19 16:54:09)
标签:

高考志愿

学业规划

杂谈

专业安排中如何调和就业与升学的矛盾?

张恒亮

我们在高考志愿决策实践中,经常会面临着学校定了如何安排专业的问题。传统的作法或者是冷热搭配,或者是考察专业录取分差的波动、大小年变化等等,这些策略的背后,都贯穿着一切为了上学的原则,即怎样安排最有利于被该学校录取就怎么安排。但依学业规划的角度,则认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就业及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选择和安排专业。

笔者认为,理想状态当然是按照学业规划的原则,进某校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特定的专业,如果学不到该专业,则宁愿进入下一层次的学校。但在具体实践中,则很难或者没有必要完全按照这样的理想状态来决策。说很难,是因为目前的顾客(学生或家长)观念仍无法完全接受学业规划的理想状态(即完全以专业为主导)进行志愿决策,他们依然认为要尽量考取一个好学校。说没有必要也在于我们经常所确定的是一个专业群,而不是唯一的一个专业,这样,只要被其中的某一个专业录取就能达到目的。于是,我们就有了按照有利于升学的原则安排专业的可能性。显而易见,我们的策略依然是在有利于就业的前提下再来考虑有利于升学。依然遵守了学业规划的基本原则。

那么,如何调和专业安排中的就业与升学的矛盾呢?首先要根据有利于就业的原则确定专业群,即报哪些专业要根据就业原则先定下来,然后在对这些专业的顺序安排中遵守有利于升学的原则,前面诸如冷热搭配、考察大小年变化以及服从专业调配等策略这时都可以运用,相当于从有利于就业的角度先画个大圈,把专业范围先定下来,然后在这个大圈子里面再从有利于升学的角度来考虑具体的决策方案。这就是有利于升学的小道理要服从有利于就业的大道理。目前,国内学校在录取学生安排专业时有以下几种类型:

其一是分数优先,即确定专业时,按学生分数从高到低排队,先安排最高分学生的专业志愿,他的第一志愿是哪个专业,就定哪个专业。然后第二名,第三名,依次类推。就像学校志愿的平行志愿一样。近几年许多高校都实行了分数优先安排专业的方式,比如像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电力学院、立信会计学院等都是按分数优先的方式安排专业。此种方式也不需要考虑专业的大小年问题,只须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编排专业顺序。

其二按志愿优先,即确定专业时,先把已经投档的学生中第一专业志愿是本专业的学生进行排序,按计划排名进行录取,如果报考人数超过计划数,则不会考虑把该专业作为第二志愿的学生了。也就是说,学生的排名不是大排名,而是分类排名,你能否录取不仅看你在全校的排名情况,还要看你在所报的专业志愿中的排名情况。如果你报的第一专业志愿高分学生多,把你挤到了招生计划的排名之外,这时,你就有可能落到第二志愿,而第二、三一直到第六专业志愿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这时就需要考虑我们所定各专业的大小年波动情况,将有可能为大年的放在前面,有可能为小年的放在后面。另外,必须要注意的是,如果要确保被这所学校录取,那么最后还要填上服从专业调配。否则,当你六年专业志愿都不满足,自己又不服从专业调配,那么就可能被该学校淘汰,而如果是平行志愿时,就只有落入到征集志愿的

其三为分数级差,即学校安排学生专业时,如果第一专业志愿分数达不到,落到第二专业,则在安排第二专业志愿时,要扣掉一定分值,如果第二志愿还不满足,落到第三志愿,在扣分基础上继续扣分,依此类推,直到第六专业志愿。这类安排方式类似于学校志愿中的二视一政策,即把非第一志愿视作第一志愿时要扣掉一定分数。这种方式其实是上面两种的折衷,即含有分数优先的特点,又具有志愿优先的特色。实行这种方式的高校有北大、清华、北师大、四川大学等等,它们的招生简章上都写了,我校安排专业时实行分数级差,即53211或者其他分值等。这种模式下,我们决策时依然要考虑专业顺序的安排对录取的影响,同样也要考虑专业录取分差的波动及大小年现象。

                                                          作者系学业规划与升学决策研究专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