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恒亮
张恒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37
  • 关注人气:3,2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瞄准就业填志愿”应当成为社会共识

(2009-02-19 14:25:42)
标签:

杂谈

“瞄准就业填志愿”应当成为社会共识

张恒亮

自提出学业规划的概念以来,我就一直倡导中学生毕业时要瞄准就业填志愿。但这一观念长期为人们所忽视、不屑。绝大多数人都在想北大、清华,最差也要上名牌或者重点大学之类。所谓能上一本绝不上二本,能上本科绝不上专科。另外,又有相当部分专家学者认为这一观念过于功利,仿佛上大学就是为了就业。在他们眼中,上大学是为了完善人格,培养创新精神,成为领袖、精英。云云。至于就业,他们则会说,只要有了创新精神、成了精英,到哪里还找不到饭吃?但现实是,我们的大学生精英没当成,另一方面,就业的困境也丝毫没有减少。问题在哪里呢?一方面在于对精英的认识过于狭窄,仿佛只有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才能称为社会精英。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在某一行业或职业上出类拔粹,为社会创造了价值,比如,高级技能人才、艺术人才、服务人才、体育人才等等,都是社会精英。而不同的社会精英只有通过不同的专业学校才能培养出来。不能要求北大、清华培养出所有的社会精英。另一方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关系没有正确认识。成为精英可说是所有学生的理想,但只有解决好了生存问题,才能向理想发展不是。而学业完成后的就业正是解决好生存问题的根本。如果没有就业这一生存的基础,理想不是成了空中楼阁?所以,瞄准就业填志愿与实现理想并不矛盾,它是基于关照现实的基础上,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向理想迈进。

另外,根据学业规划及个人发展学的基本理论,学生求学是人才的生产过程,求职就业则是人才的销售活动。在市场经济中,以销定产显然是企业的基本常识,因此根据就业安排求学活动当然也应当成为学生及家长的常识。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及传统观念的影响,瞄准就业填志愿(规划学业)几乎成了异端。然而,客观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长期的产(求学)销(求职)脱节必然导致大量的产品滞销(大学生就业难)。所以,我们应当顺应客观形势的需要,大力宣传瞄准就业填志愿的观念,让它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