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章 第三节  学业规划方法

(2007-11-23 10:49:52)
标签:

教育杂谈

              第二章  志愿决策的方针与策略

第三节  学业规划方法

 

一、学业规划原则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学业规划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么怎样进行学业规划呢?

依笔者的研究,要进行学业规划需要遵循以下诸原则:

1、  合法性原则。制定的学业规划必须符合我国社会的道德法律体系。

2、  未来社会需要原则。确定的职业(事业)目标要符合未来社会的需要,这是确保能顺利就业的根本保证。

3、  因材就学原则。要根据学生的天赋、爱好、性格特点、能力特点选择学业,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从而获得自身最大的就业竞争能力。

4、  学以致用原则。这能保证规划主体以最高的效率实现成功就业。

5、  所爱、所长、所学、所用相结合原则。努力将人才成长主体的所学、所爱、所长及所用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最为经济高效地实现成功就业。

6、  投入产出原则。因为求学要付出经济成本,于是怎样以最小的经济投入实现自身人才价值的最大化将是学生及其家长追求的目标之一。

7、  持续经营原则。不能让自己陷于绝境,必须在保障基本生存的前提下实现发展,如果没有必要的经济条件,可以暂时放弃学业,通过自己打工或其他合理、合法的方式积累资金,待条件允许后再继续学业。

8、  坚定科学的发展方向,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艰苦朴素的奋斗作风。

在学业规划中只要从宏观上把握了以上八点,其他就可以灵活处理。比如就贫困家庭子女而言,他在学业规划时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确定职业(事业)目标,进而确定学什么。至于什么时候学、怎么学、是否学一些权宜性的知识或技能等等则可以相机处理。现在经济困难,我可以先打工挣钱,等经济条件许可后再继续学业。再则,你现在可以权宜性地学一些短、平、快的技术性项目,用这样的技能先行工作,积累资金,待经济条件许可后,再完成实现职业(事业)目标必需的学业。如果孩子太小,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也可在家休学一两年,待其性格相对成熟后再决定外出打工或求学,也可边打工边求学等等。这些都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灵活应对。另外,应该指出的是,初中毕业的学生年龄大多为十四五岁,还处于人生的懵懂阶段,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尤其是家长在帮助孩子筹划未来时承担更多的责任,以避免他们走弯路。

 

学业规划决策的信息储备

正如指挥作战一样,学业规划决策之前必须进行周密细致的情报搜集,那么我们在决策之前都要进行哪些方面的信息储备呢?据笔者的研究,可包括以下方面:

(1)、认识自我的发展禀赋(全面准确)

① 内在素质:职业禀赋、职业兴趣、职业人格。

认识的方法:在实践基础上的内省与交流;职业倾向心理测评

② 外在条件:个人发展阶段、体貌条件、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类外在因素。

认识的方法:针对个体的调研分析。

(2)认识社会(人才市场的供求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① 现实的社会:现实社会及人才市场对个人素质的真实要求。现在及四年之内的人才市场客观环境。要求:客观、现实

认识方法:媒体新闻、政府公告、社会调查。

  ② 发展的社会:十年以至更长时间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要求:宏观、长远。

      认识方法:社会调研、研究机构报告,专家学者的分析文章等。

(3)认识职业或具体岗位的人才素质要求。主要指德智体三方面

(4)认识学业(学校和专业)

  专业介绍:包括所学课程,学成之后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职业发展的相关性。

学校的特色:学校的专业特色、学习风气等。

 

学业规划步骤

在储备了以上客观准确而非主观臆断地决策信息以后,我们便可以从容地做出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学业规划决策。下面,我们就具体讨论学业规划决策的各个步骤。从前面对学业规划的概念及原则进行论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业规划的基本步骤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自我

2、认识社会(市场)

3、确定次高[职业(事业)]目标,立足长远及个人的志向,至少10年。

4、确定最低(就业)目标,立足现实及人才市场的需要,4年以后。

5、分析现状(全面而准确)

a)         内在素质

b)        外在条件

c)        环境分析

6、经济(投入产出)分析

7、时间管理分析

8、具体方案(学什么、什么时候学、怎么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